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今日有“剃龍頭”等習俗
東方網3月13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3月13日,農歷二月初二,是我國傳統節日“春龍節”,又稱“龍抬頭”,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這一天我國民間有“剃龍頭”“吃龍膽”等趣味習俗。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它是一種神異動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認為,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此后雨水會逐漸增多。因此,這一天稱之為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王來華表示,所謂“龍抬頭”其實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之說。這一天,許多人家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云步雨,五谷豐登”,以示吉慶。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王來華介紹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農歷二月初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據了解,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二月二這一天我國民間習俗眾多,如剃頭、敬文昌神、祭祀、婦女不縫紉等。“從科學角度看,農歷二月初二是在‘驚蟄’前后,此時節,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所以,古人把‘二月二’又叫‘春耕節’‘青龍節’‘踏青節’‘迎富日’”。王來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