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家教選介(十八):徐勉、唐太宗
誡子崧書 徐勉
原 文
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貧素。至于產業之事,所未嘗言,非直不經營而已(1)。薄躬遭逢,遂至今日(2),尊官厚祿,可謂備之。每念叨竊若斯,豈由才致(3),仰藉先門風范,及以福慶,故臻此爾(4)。古人所謂“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又云“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5)詳求此言,信非徒語。(6)
吾雖不敏,實有本志,庶得遵奉斯義,不敢墜失。(7)所以顯貴以來,將三十載,門人故舊,亟薦便宜,(8)或使創辟田園,或勸興立邸店,又欲舳艫運致,亦令貨殖聚斂。(9)若此事眾,皆距而不納(10),非謂拔葵去織,且欲省息紛紜。(11)中年聊於東田閑營小園者,非在播藝以要利人,正欲穿池種樹,少寄情賞(12)。又以郊際閑曠,終可為宅,(13)儻獲懸車致事,實欲歌哭於斯(14),慧日、十住等,既應營婚,又須住止(15)。吾清明門宅,無相容處,所以爾者,亦復有以(16)。前割西邊,施宣武寺,既失西廂,不復方幅,意亦謂此逆旅舍耳,何事須華?(17)常恨時人,謂是我宅。(18)
古往今來,豪富繼踵,高門甲第,連闔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誰室?(19)為培婁之山,聚石移果,雜以花卉,以娛休沐,(20)用托性靈,隨便架立,不在廣大,惟功德處,小以為好,(21)所以內中逼促,無復房宇。(22)近營東邊兒孫二宅,乃藉十住南還之資,(23)其中所須,猶為不少,既牽挽不至,又不可中途而廢。(24),郊間之園,遂不辦保,貨與韋黯,乃獲百金,成就兩宅,已消其半(25)。尋園價所得,何以至此,(26)由吾經始歷年,粗已成立,(27)桃李茂密,桐竹成陰,塍陌交通,渠畎相屬,華樓迥謝,頗有臨眺之美,孤峰叢薄,不無糾紛之興,瀆中并饒菰蔣,湖里殊富芰荷。(28)雖云人外,城闕密邇,韋生欲之,亦雅有情趣,追述此事,非有吝心,蓋是筆勢(南史作事意)所至耳(29)。
憶謝靈運山家詩云:中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30)。吾此園有之二十載矣,今為天地物,物之與我,相校幾何哉?(31)此吾所馀,今以分汝,營小田舍,親累既多,理亦須此。(32)且釋氏之教,以財物謂之外命,儒典亦稱何以聚人曰財(33)。況汝曹常情,安得忘此?聞汝所買姑熟田地,甚為舄鹵,彌復可安(34)。所以如此,非物競故也。雖事異寢丘,聊可仿佛。(35)孔子曰:居家理事,可移於官。(36)既已營之,宜使成立,進退兩亡,更貽恥笑。(37)若有所收獲,汝可自分贍內外大小,宜令得所,非吾所知,又復應沾之諸女耳(38)。汝既居長,故有此及。凡為人長,殊復不易,當使中外諧緝,人無間言,先物後己,然後可貴。(39)老生云:“後其身而身先”。若能爾者,更招巨利,汝當自勖,見賢思齊,不宜忽略以棄日也。(40棄日乃是棄身,身名美惡,豈不大哉?可不慎歟?今之所敕,略言此意,正謂為家已來,不事資產,既立墅舍,以乖舊業,陳其始末,無愧懷抱。(41)
兼吾年時朽暮,心力稍殫,牽課奉公,略不克舉,其中馀暇,裁可自休,(42)或復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良辰美景,文案閑隙,負杖躡履,逍遙陋館,臨池觀魚,披林聽鳥,濁酒一杯,彈琴一曲,求數刻之暫樂,庶居常以待終,不宜復勞家間細務(43)。汝交關既定,此書又行,凡所資須,付給如別,自茲以後,吾不復言及田事,汝亦勿復與吾言之(44)。假使堯水湯旱,吾豈知如何?(45)若其滿庾盈箱,爾之幸遇,如斯之事,并無俟令吾知也。(46)
記云:“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47)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則無所恨矣。
(《梁書·徐勉傳》,《南史》卷六十,又略見《藝文類聚》二十三)
注 釋
(1)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貧素。至于產業之事,所未嘗言,非直不經營而已:我家世代有清廉的家風,生活居處向來貧淡。至于說到購置產業,不但沒有做過,連說都沒有說過。直:僅、只。
(2)薄躬遭逢,遂至今日。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直到今天皆是如此。薄躬:自身。
(3)每念叨竊若斯,豈由才致:每每想到能獲得如此高的職位,并非是由于我才能出眾。竊:竊取,這里指得到。
(4)仰藉先門風范,及以福慶,故臻此爾:這完全是靠我家清廉的門風以及祖宗的福德,才使我獲得的。仰藉:仰賴依靠;臻:至、達到。
(5)又云“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又說留給子孫一箱黃金,不如傳給他一部儒家經典。籯(yíng):竹籠、竹制箱子;經:經書,這里指儒家經典。
(6)詳求此言,信非徒語:細細想想這句話,絕不是空話。徒語:說說而已。
(7)庶得遵奉斯義,不敢墜失。就是希望將清白家風繼承下去,不會中斷。庶:庶己,但愿如此。
(8)門人故舊,亟薦便宜:我的門生和老朋友,極力建議我斟酌事宜,自行決斷。亟(qì):急切;便宜:斟酌事宜,不拘陳規,自行決斷處理。
(9)或使創辟田園,或勸興立邸店,又欲舳艫運致,亦令貨殖聚斂。有的勸我置辦田產,有的勸我開設店鋪,又要我置辦一支船隊搞運輸,通過經商來積累錢財。或:有的人;邸店:又稱"邸肆"﹑"邸鋪"、"塌坊"﹑"塌房"。邸(dǐ)原是指堆放貨物的貨棧﹐“店”原是指沽賣貨物的場所﹐東晉﹑南朝至唐初兩者是有所區分的。但南朝時已有邸店,將兩者合在一處。舳艫(zhúlú):首尾相接的船隊。舳,船尾;艫,船頭。貨殖:經商。語出《論語·先進》:“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司馬遷《史記》中專設“貨殖列傳”。
(10)若此事眾,皆距而不納:對于這些建議,我一概拒絕不接受。距:同“拒”。
(11)非謂拔葵去織,且欲省息紛紜。這并非是要像魯國公儀子那樣拔掉自家栽培的冬葵,去掉自家從事的紡織,做到為官不與民爭利。只是為了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紛爭和煩擾。葵:冬葵,是一種民間食用的重要的蔬菜,俗稱“百菜之主";織,紡織。種葵、紡織,皆百姓主要謀生手段。“拔葵去織”語出《漢書·董仲舒傳》:“故公儀子相魯,之其見家織帛,怒而出其妻;食子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
(12)非在播藝以要利人,正欲穿池種樹,少寄情賞:并非要在這個小園內種植谷物蔬菜以利別人,而是打算挖個池塘,種一些樹木。以此寄托我的情懷,賞心悅目而已。播藝:播種耕作。唐常袞《扶風郡王馬公神道碑銘》:“禾麻菽麥,業於播藝,用之有節。”以要利人:以利人為要。
(13)又以郊際閑曠,終可為宅:又因為郊外土地閑曠,今后可以用來建住宅。以:因為。
(14)儻獲懸車致事,實欲歌哭於斯:假如獲準讓我退休,我就可以自在地生活在這里。儻(tǎng):如果;懸車致事:告老引退,辭官家居。懸車:因為不用上班了,讓車輛空著。致事:停止辦公務。歌哭於斯:在這里抒發自己快樂和憂傷。徐勉晚年,多次上書請求告老隱退,梁武帝皆不允。據《梁書》卷四十八“徐勉傳”:“中大通三年(531),又以疾自陳,移授特進、右光祿大夫、侍中、中衛將軍,置佐史,馀如故。增親信四十人。”
(15)慧日、十住等,既應營婚,又須住止:慧日、十住這些僧人,前來主持婚喪禮俗,也需要住地。十住:佛教徒法號。慧日,梵語,意為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眾生,能破無明生死癡暗。與“慧光”、“慧照”等同義;十住,又稱十地住、十法住、十解。大乘菩薩的修行階位。為五十二階位中,第十一位至第二十位的稱呼。
(16)吾清明門宅,無相容處,所以爾者,亦復有以:我家門風清廉,住房不多。我所以要在城郊買個小園,就是做上述考慮的。
(17)前割西邊,施宣武寺,既失西廂,不復方幅,意亦謂此逆旅舍耳,何事須華:這塊小園的前面已經施舍割給宣武寺。小園失去西面這塊地,已經不完整。但我以為住宅不過是人生旅途上一個小客棧,何必那么奢華宏大呢?方幅,周邊完整的地塊;逆旅舍:客舍,旅店。語出《左傳·僖公二年》:“今虢為不道,保于逆旅。”
(18)常恨時人,謂是我宅:所以我討厭社會上說這里是我的私宅。
(19)古往今來,豪富繼踵,高門甲第,連闔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誰室?古往今來,豪門富翁一個跟著一個;高大門樓的上等府邸,房間連接著房間。但他一旦死去,這又變成是誰的住宅?踵:腳后跟;甲第:上等府第;闔(hé):門戶關閉。
(20)為培婁之山,聚石移果,雜以花卉,以娛休沐:我在東田小園內堆個小土丘,上面壘幾塊石頭,種上果樹,又栽一些花卉,作為休息日自娛之處。培婁:本作“部婁”,小土丘。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杜預注:“部婁,小阜”;休沐:古代官員休息日。供官員休息和沐浴。漢代的官員是五天休息一天。見《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漢制,中朝官五日一下里舍休沐”。
(21)用托性靈,隨便架立,不在廣大,惟功德處,小以為好:園內的園林修筑,主要用來作為精神寄托,并不刻意追求。并不求廣大,只求積善存德,小一些為好。
(22)所以內中逼促,無復房宇:因此園內環境狹小,并未建房舍。(按,這是在解釋為何“常恨時人,謂是我宅”)。
(23)近營東邊兒孫二宅,乃藉十住南還之資:近來營造的園東面給兒孫的兩處房舍,是借用十住和尚準備返回南方的路費。
(24)其中所須,猶為不少,既牽挽不至,又不可中途而廢:修建這兩處房舍,需要不少花費。經費既沒有出處,又不能半途而廢。牽挽不至:籌措謀劃不到。
(25)郊間之園,遂不辦保,貨與韋黯,乃獲百金,成就兩宅,已消其半:于是我這個用來休沐之娛的東田小園便保不住了。賣給了韋黯,得到一百兩銀子,建好兒孫這兩處房宅,已用去了一半銀子。貨:售給。
(26)尋園價所得,何以至此:尋思一個郊外的小園,為何能賣得一百兩銀子?
(27)由吾經始歷年,粗已成立:那是由于我經過數年(按:下文說20年)經營,小園的園林已初具規模。
(28)桃李茂密,桐竹成陰,塍陌交通,渠畎相屬,華樓迥榭,頗有臨眺之美,孤峰叢薄,不無糾紛之興,瀆中并饒菰蔣,湖里殊富芰荷:園內桃李茂密,桐樹和竹子也都成林。園內小路縱橫,水渠連著田溝。如果在此蓋上華麗的樓臺,建成曲折的水上亭閣,登臨眺望是非常美的。(按:這里是設想韋黯購買后的建筑情形,與前面說的“內中逼促,無復房宇”并不矛盾)。園內小土丘草木茂盛,藤蘿交纏讓人產生興致;小水溝內長著很多茭白,湖里有很多菱葉與荷葉。塍陌(chéngmò):田間小路;渠畎相屬:畎(quǎn),田地間的溝。相屬,相連;迥榭:曲折的水榭。榭(xiè):建在水面上的房屋。臨眺:登臨眺望;叢薄:茂密的草叢。語出《楚辭·招隱士》:“叢薄深林兮人上栗。”洪興祖《楚辭補注》:“深草曰薄”;瀆(dú)小水溝、水渠;菰蔣(gūjiǎng)茭白的葉子菰茭白,唐李白《新林浦阻風寄友人》詩:“海月破圓景,菰蔣生綠池”;殊富芰荷:菱葉與荷葉特別多。殊:特別;
(29)雖云人外,城闕密邇,韋生欲之,亦雅有情趣,追述此事,非有吝心,蓋是筆勢所至耳:這里雖說是郊外,但離城很近。韋黯愿出資買下,說明他這個人也很有情趣。我向你追述此園的修建、園內的景致和賣園的原因,并非是表達吝惜之心,只是信筆所至罷了。(按:《南史》本傳中“筆勢”為“筆意”)。邇(ěr):距離近。
(30)憶謝靈運山家詩云:中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謝靈運在《山家》詩中說:“這山是天地之物,今日居然為下等人所據有。謝靈運(385——433),浙江會稽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晉末曾出任為瑯琊王德文的大司馬行參軍,豫州刺史劉毅的記室參軍,北府兵將領劉裕的太尉參軍等。入宋后,因劉裕采取壓抑士族政策,降爵為康樂侯,出任永嘉太守,臨川內史等職。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他是著名的山水詩人,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寫春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寫秋色“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寫冬景“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等等。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山家》詩:今僅存殘句,見于逯欽立《上古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鄙夫:人品鄙陋、見識淺薄的人。
(31)吾此園有之二十載矣,今為天地物,物之與我,相校幾何哉:我擁有這座小園已經20年了,今日重回天地之間。天地與我兩相比較,小園自然應該屬于天地所有。
(32)此吾所馀,今以分汝,營小田舍,親累既多,理亦須此:指賣園“所獲百金,成就兩宅”外剩下的銀兩,分給兒子徐崧,讓他去經營一塊田地和小房舍。長子在家主持家務,家庭人口多,我應該接濟你。
(33)且釋氏之教,以財物謂之外命,儒典亦稱何以聚人曰財:況且佛教教導我們,財物是身外之物。儒家典籍也告訴人們不得聚斂別人財物。按:梁武帝好佛,曾數次舍身佛寺。大臣們自然多為佛教徒。徐勉作為重臣,更不會例外。他讓慧日、十住等僧人居住在己處,又將東田的西面施舍給宣武寺,皆是明證。
(34)況汝曹常情,安得忘此?聞汝所買姑熟田地,甚為舄鹵,彌復可安:何況你們只是尋常之人,怎能會不像常人那樣置田買地呢?聽說你們在姑熟買的田地,含有過多鹽堿成分不適于耕種,我就更加不安(所以要用賣園余下之資接濟你們)。汝曹:你們;姑熟:今安徽當涂縣;舄鹵(xìlǔ)含有過多鹽堿成分不適于耕種的土地。
(35)所以如此,非物競故也。雖事異寢丘,聊可仿佛:我之所以要接濟你,并非是鼓勵你置田買地。這種做法雖比不上楚國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其子與世無爭、知足知止的“寢丘之志”,但也與此用意相似。物競故:物競,與人競爭購置物業。故,原因;寢丘:春秋時代楚國的一塊山地,在今河南沈丘縣東南。相傳楚令尹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請受瘠薄的寢丘,以保長久不失。后人把與世無爭、知足知止之心稱為為“寢丘之志,如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既秉辭梁之分,又懷寢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36)孔子曰:居家理事,可移於官。孔子說:一個人居家過日子,能處理得有條有理;他如當官,也會將公務辦得頭頭是道。見《孝經》:“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37)既已營之,宜使成立,進退兩亡,更貽恥笑:姑熟田既然已經買了,就把它管理好。如果嫌田不好又將它放棄,這更會被人恥笑。
(38)若有所收獲,汝可自分贍內外大小,宜令得所,非吾所知,又復應沾之諸女耳:假如田地有所收獲,你可以自行決定分些糧食給家族中內外大小人等,要做的合適,至于具體如何操作,我就不知道了。另外也要讓你的姐妹們沾點好處。
(39)汝既居長,故有此及。凡為人長,殊復不易,當使中外諧緝,人無間言,先物後己,然後可貴:你是家中的長兄,所以我才這樣交代你。大凡當長兄的,都非常不容易。為人行事要使內外協調一致,別人無閑話可說。一事當前,先考慮別人然后才是自己,這樣才會受到尊重。諧緝:協調一致。《宋書·巴陵哀王休若傳》:“以休若和善,能諧緝物情,慮將來傾幼主,欲遣使殺之”;人無間言:別人無閑話可說。
(40)老生云:“後其身而身先”。若能爾者,更招巨利,汝當自勖,見賢思齊,不宜忽略以棄日也:老子說:“如果一個人能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別人也會把他的利益放在前面”。你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能獲得巨大的好處。理應當勉勵自己,努力趕上賢者,一天都不要忘記這段話。勖(xù):勉勵;見賢思齊: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語見《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棄日:一天也不能放棄、忘掉;老生:即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這段話見《道德經》第七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1)棄日乃是棄身,身名美惡,豈不大哉?可不慎歟?今之所敕,略言此意,正謂為家已來,不事資產,既立墅舍,以乖舊業,陳其始末,無愧懷抱:一天忘掉這句話就是在糟蹋自身。一個人是獲美名還是惡名,這豈不是大事嗎?能不謹慎對待嗎?今天告誡你的這些話,正是我成家以來不去追求資產積累的原因。我在東田經營小園,又為建兒孫二宅賣掉此園,已有違我昔日的舊業。今天把這事的前后經過告訴你,是為了無愧于我自己的襟懷志趣。敕(chì):告誡;墅舍:指前面提到的小園和建兒孫二宅;乖:違背;始末:事情的經過。按:《藝文類聚》“棄日句”前有“非徒”二字。
(42)兼吾年時朽暮,心力稍殫,牽課奉公,略不克舉,其中馀暇,裁可自休:加上我已年老衰朽,身心氣力皆已疲憊。處理公務已很勉強在規定時日內完成。其中如有空閑,才用來休息。殫(dān):竭盡;牽課:勉強,強作。劉勰《文心雕龍·養氣》:三代、春秋,雖沿世彌縟,并適分胸臆,非牽課才外也;克舉:限期舉事。《列子·湯問》:“管仲勉齊桓公,因游遼口,俱之其國,幾克舉”。裁:同“才”。
(43)或復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良辰美景,文案閑隙,負杖躡履,逍遙陋館,臨池觀魚,披林聽鳥,濁酒一杯,彈琴一曲,求數刻之暫樂,庶居常以待終,不宜復勞家間細務:或者在冬天的太陽下,夏天的陰涼處,良辰美景之際,處理公務閑暇之時,拄著拐杖穿著木屐,在簡陋的園林館中逍遙自在。到池塘邊看游魚,撥開林木聽鳥鳴。一杯寡淡的酒,一曲琴音,追求一段時間的安樂,大體上以這種平常生活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不適合再過問家中具體細務。
(44)汝交關既定,此書又行,凡所資須,付給如別,自茲以後,吾不復言及田事,汝亦勿復與吾言之:我這番交代之后,這封家書也送到你手中,其中說到的銀兩,我另外交付。從此以后,我再也不過問你們經營農田之事,你也不要同我再說這些事。
(45)假使堯水湯旱,吾豈知如何:即使遇到唐堯時的大水或者商湯時的大旱,我又不是大禹和湯王,我能怎么辦?堯:(前2377—前2259),祁姓,陶唐氏,名放勛,起初被封于陶,后遷徙到唐(今臨汾和襄汾),所以又稱唐堯,中國傳說歷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在位時黃河泛濫,洪水滔滔,鯀、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堯、虞舜二帝,分別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事宜。湯:即商湯(前?年——約前1588年)河南商丘人。姓子,名履,又名天乙,起兵打敗夏桀于鳴條之野,一舉滅夏,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成為中國繼夏王朝之后,第二個王朝。在位時天大旱,五年不收。于是商湯剪發,縛手,將自己當作犧牲,在桑林中祈禱,說::“這是我一人之罪,請不要連累萬民;就算是萬民有罪,也是罪在我一個之身。不可因我一人之不聰敏,而使上帝鬼神傷萬民之命。于是感動上蒼,雨水大降。
(46)若其滿庾盈箱,爾之幸遇,如斯之事,并無俟令吾知也:假使管理有方,賺個盆滿缽滿,這是你等的幸運。即使遇到這樣的事,也無需等候我的意見。庾:同“腴”,豐滿。俟(sì):等候。
(47)記云:“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禮記》上說:“所謂孝,就是善于繼承父親之志,善于完成父親交代的事”。記:《禮記》,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是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的輯錄。這段話見于《禮記》“中庸”篇。
翻 譯
我家世代有清廉的家風,生活居處向來貧淡。至于說到購置產業,不但沒有做過,連說都沒有說過。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直到今天皆是如此。每每想到能獲得如此高的職位,并非是由于我才能出眾,這完全是靠我家清廉的門風以及祖宗的福德,才使我獲得的。古人說:教誨子孫清白做人,這是最豐厚的遺產;又說:留給子孫一箱黃金,不如傳給他一部儒家經典。細細想想這句話,絕不是空話。
我雖然比較愚鈍,但也有自己的志向,就是希望將清白家風繼承下去,不會中斷。所以自從我獲得高位這三十年來,有的人勸我置辦田產,有的勸我開設店鋪,又要我置辦一支船隊搞運輸,通過經商來積累錢財,對于這些建議,我一概拒絕不接受。這并非是要像魯國公儀子那樣拔掉自家栽培的冬葵,去掉自家從事的紡織,做到為官不與民爭利。只是為了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紛爭和煩擾。中年以后姑且在城東經營一個小園,并非要在這個小園內種植谷物蔬菜以利別人,而是打算挖個池塘,種一些樹木。以此寄托我的情懷,賞心悅目而已。又因為郊外土地閑曠,今后可以用來建住宅。假如獲準讓我退休,我就可以在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慧日、十住這些僧人,前來主持婚喪禮俗,也需要住地。我家門風清廉,住房不多。我所以要在城郊買個小園,就是做上述考慮的。這塊小園的前面已經施舍割給宣武寺。小園失去西面這塊地,已經不完整。但我以為住宅不過是人生旅途上一個小客棧,何必那么奢華宏大呢?所以我討厭社會上說這里是我的私宅。
古往今來,豪門富翁一個跟著一個;高大門樓的上等府邸,房間連接著房間。但他一旦死去,這又變成是誰的住宅?我在東田小園內堆個小土丘,上面壘幾塊石頭,種上果樹,又栽一些花卉,作為休息日自娛之處。園內的園林修筑,主要用來作為精神寄托,并不刻意追求。并不求廣大,只求積善存德,小一些為好。因此園內環境狹小,并未建房舍。近來營造的園東面給兒孫的兩處房舍,是借用十住和尚準備返回南方的路費。修建這兩處房舍,需要不少花費。經費既沒有出處,又不能半途而廢。于是我這個用來休沐之娛的東田小園便保不住了,賣給了韋黯,得到一百兩銀子,建好兒孫這兩處房宅,已用去了一半銀子。尋思一個郊外的小園,為何能賣得一百兩銀子?那是由于我經過數年經營,小園的園林已初具規模
園內桃李茂密,桐樹和竹子也都成林。園內一條條小路,水渠連著田溝。如果在此蓋上華麗的樓臺,建成曲折的水上亭閣,登臨眺望是非常美的。園內小土丘草木茂盛,藤蘿交纏讓人產生興致;小水溝內長著很多茭白,湖里有很多菱葉與荷葉。這里雖說是郊外,但離城很近。韋黯愿出資買下,說明他這個人也很有情趣。我向你追述此園的修建、園內的景致和賣園的原因,并非是表達吝惜之心,只是信筆所至罷了。
謝靈運在《山家》詩中說:“這山是天地之物,今日居然為下等人所據有。我擁有這座小園已經20年了,今日重回天地之間。天地與我兩相比較,小園自然應該屬于天地所有。我賣園所獲的百金,除”成就兩宅”外還剩下的銀兩,現在分給你,讓他去經營一塊田地和小房舍。家庭人口多,我做點貢獻是應該的。況且佛教教導我們,財物是身外之物。儒家典籍也告訴人們不得聚斂別人財物。何況你們只是尋常之人,怎能會不像常人那樣置田買地呢?聽說你們在姑熟買的田地,含有過多鹽堿成分不適于耕種,我就更加不安(所以要用賣園余下之資接濟你們。我之所以要接濟你,并非是鼓勵你置田買地。這種做法雖比不上楚國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其子與世無爭、知足知止的“寢丘之志”,但也與此用意相似。孔子說:一個人居家過日子,能處理得有條有理;他如當官,也會將公務辦得頭頭是道。姑熟田既然已經買了,就把它管理好。如果嫌田不好又將它放棄,這更會被人恥笑。假如田地有所收獲,你可以自行決定分些糧食給家族中內外大小人等,要做的合適,至于具體如何操作,我就不知道了。另外也要讓你的姐妹們沾點好處。你是家中的長兄,所以我才這樣交代你。大凡當長兄的,都非常不容易。為人行事要使內外協調一致,別人無閑話可說。一事當前,先考慮別人然后才是自己,這樣才會受到尊重。老子說:“如果一個人能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別人也會把他的利益放在前面”。你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能獲得巨大的好處。理應當勉勵自己,努力趕上賢者,一天都不要忘記這段話。一天忘掉這句話就是在糟蹋自身。一個人是獲美名還是惡名,這豈不是大事嗎?能不謹慎對待嗎?今天告誡你的這些話,正是我成家以來不去追求資產積累的原因。我在東田經營小園,又為建兒孫二宅賣掉此園,已有違我昔日的舊業。今天把這事的前后經過告訴你,是為了無愧于我自己的襟懷志趣。
加上我已年老衰朽,身心氣力皆已疲憊。處理公務已很勉強在規定時日內完成。其中如有空閑,才用來休息。或者在冬天的太陽下,夏天的陰涼處,良辰美景之際,處理公務閑暇之時,拄著拐杖穿著木屐,在簡陋的園林館中逍遙自在。到池塘邊看游魚,撥開林木聽鳥鳴。一杯寡淡的酒,一曲琴音,追求一段時間的安樂,大體上以這種平常生活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不適合再過問家中具體細務。我這番交代之后,這封家書也送到你手中,其中說到的銀兩,我另外交付。從此以后,我再也不過問你們經營農田之事,你也不要同我再說這些事。即使遇到唐堯時的大水或者商湯時的大旱,我又不是大禹和湯王,我能怎么辦?假使管理有方,賺個盆滿缽滿,這是你等的幸運。即使遇到這樣的事,也無需等候我的意見。
《禮記》上說:“所謂孝,就是善于繼承父親之志,善于完成父親交代的事”。今日希望你能成全我上述愿望,我死而無恨。
作者介紹
徐勉(466——535年),字修仁,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人,南朝梁大臣、文學家。父徐融,曾為南昌相。幼年喪父,家孤貧但早勵清節。“年六歲,屬霖雨,家人祈霽,率爾為文,見稱耆宿。及長好學,宗人孝嗣見之嘆曰:‘此所謂人中之騏驥,必能致千里’;又嘗謂諸子曰:‘此人師也,爾等則而行之’”(《宋史·徐勉傳》)年十八,召為國子生,便下帷專學,精力無怠。同時儕輩肅而敬之。祭酒王儉每見,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稱有宰輔之量。瑯邪王融一時才俊,特相慕悅,嘗請交焉。后受到梁武帝器重,使管書記。及帝即位,拜中書侍郎,進領中書通事舍人,直內省。遷臨川王后軍諮議、尚書左丞。自掌樞憲,多所糾舉,時論以為稱職。天監三年,除給事黃門侍郎,尚書吏部郎,參掌大選。遷侍中。后為左衛將軍,領太子中庶子,侍東宮。昭明太子尚幼,敕知宮事,太子禮之甚重,每事詢謀。嘗于殿講《孝經》,臨川王宏、尚書令沈約備二傅,勉與國子祭酒張充為執經,王瑩、張稷、柳憕、王暕為侍講,皆為一時才俊。后為太子詹事,又遷尚書右仆射,詹事如故。
梁武帝在位時任吏部尚書,遷侍中,累官至中書令。徐勉晚年多病請求退休。梁武帝不準,移授特進、右光祿大夫、侍中、中衛將軍,置佐史,馀如故。增親信四十人
徐勉勤于政事,不徇私情,又不營產業,家無積蓄,與范云同為蕭梁時的名相。雖骨鯁不及范云,亦不阿意茍合,后知政事者莫及,世人并稱“范、徐”。《徐勉傳》中有如下軼事:他任侍中兼尚書吏部郎時,“時王師北伐,候驛填委。勉參掌軍書,劬勞夙夜,動經數旬,乃一還宅。每還,群犬驚吠”。因為勤于公務,幾十天不回家,連家中的狗都不認識他了。
他在任時,次子徐悱病故,他“痛悼甚至”,但“不欲久廢王務”,于是寫了一篇《答客》來排解傷悼之情。他也不慕虛榮:梁武帝中大通年間,因為生病,梁武帝和太子不斷遣使慰問。徐勉剛跪拜接旨,后使又到。徐勉不勝其勞,居然說=請旨要兩宮停止慰問,“詔許之,遂停輿駕”
及卒,梁武帝聞而流涕。并親臨第宅吊唁,贈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皇太子亦舉哀朝堂。有司奏謚號為“簡”,意謂“居敬行簡”。梁武帝改為“肅”,意謂“執心決斷”,世稱徐肅公。徐氏后人為緬懷繼承其高風亮節,將堂號定為“風月堂”。大同三年(537),故佐史尚書左丞劉覽等,詣闕陳勉行狀,請刊石紀德,遂降詔立碑于墓前。
徐勉善屬文,勤著述,雖當機務,下筆不休。常以起居注煩雜,乃撰為《流別起居注》六百六十卷,《左丞彈事》五卷。在選曹,撰《選品》三卷。齊時撰《太廟祝文》二卷。以孔、釋二教殊途同歸,撰《會林》五十卷。凡所著前后二集五十卷,又為人《章表集》十卷。
簡 評
這篇誡子書是寫給長子徐崧的。據《南史》和《梁書》本傳,徐勉有二字:長曰“崧”,次曰“悱”。長子生平在兩書徐勉的本傳中均無記錄,只存一篇誡子書,其中提到是給長子徐崧的。看來徐崧無功名,只是在家中主持家務。所以才有徐勉此書信中的若干交代。次子徐悱據《南史》卷六十徐勉傳附錄,“字敬業,幼聰敏,能屬文,位太子舍人,掌書記。累遷洗馬,中舍人,猶管書記。出入宮坊者歷稔。以足疾出為湘東王友,俄遷晉安內史”。但徐悱去世時,徐勉仍在世。
這封誡子詩與其它誡子書有兩點不同:
一是不像其它誡子書,對其立德修身。勸學敬業、交朋結友、扶弱濟貧,進行多方面教導。全文就集中一點:保持清廉的家風,敢于貧淡生活,不要追求財貨。開篇就是“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貧素”,接著表白自己的態度:“吾雖不敏,實有本志,庶得遵奉斯義,不敢墜失”。最后以佛家教誨,不可“聚人曰財”開導,學習古人寢丘之志。最后希望徐崧能“全吾此志,則無所恨”。通篇皆圍繞自甘淡泊、清廉操守論述交代。
二是以自身行為言傳身教,這是一般家書都會采用的一種很有效的教誨方式。本文的不同之處在于,他不止于一般家書的昔日生活回憶等口頭教誨,而是通過如何處理一座小園的前后經過來顯示自己自甘淡泊,清廉自守的操守。信中說,20多年前在郊外買了一座小園。他告訴長子:并非要在這個小園內種植谷物蔬菜以利別人,而是打算挖個池塘,種一些樹木。以此寄托我的情懷,賞心悅目而已。然后用大量筆墨抒寫自己對小園等等經營和喜愛。但就是這樣一個經營20多年又非常喜愛的小園,為了讓僧人做法事有個住處,也為兩個子孫成家時有個房舍,居然將這個小園賣掉。賣得的一百兩銀子除作上述經營外,剩下的一半又給徐崧去填補家用。作者只是緩緩敘述賣園的前后經過,并無夸耀或訓誡,但我們從中可看到徐勉的清白人品:不追求物欲,一事當前考慮的與外人與親人有利,能夠割舍所愛所好。更何況,徐勉身為侍中,官至中書令,是當朝兩執政之一,居然為了一百兩銀子而多方謀劃,割舍所愛,更可見為人的清廉。據《南史·徐勉傳》記載:“嘗與門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故時人服其無私”。世人聞此事后,送其雅號“風月尚書”。“止談風月”也成了廉政戒貪的歷史典故。
另外,徐勉告誡長子的一番話:“凡為人長,殊復不易。當使中外諧緝,人無間言,先物后己,然后可貴。老生云:‘后其身而身先。’若能爾者,更招巨利。汝當自勖,見賢思齊,不宜忽略,以棄日也。棄日乃是棄身。身名美惡,豈不大哉!可不慎歟?”。要徐崧要注重家族的和諧,修身慎行,不宜忽略修身求進步以荒廢時日。即使在多為獨生子女的今日,這些告誡也有積極意義。因為一個單位的一把手,也類一個家庭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