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257 讀書與做人
讀書人最怕誦底上古人語,做底是自家人。這等讀書雖閉戶十年,破卷五車,
成甚么用!
[述論]
讀書的人最怕的是,誦讀的是上古人的語言,但卻做的還是自家的人。這樣的
讀書,就是閉門閉戶十年,讀破了五個車子的書卷,那又能夠成就個什么用場呢!
書籍記載的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明的智慧,讀書本身就是要吸收前人的
文明而把人做好。做好人的目的,是要把這種文明傳播到下一代,從而使人類社會
正常發展。就像動物一樣,當它們自己學會了生存的技能以后,就一定要把這種技
能傳授給后代子女。只有子女們也學會了同樣的技能與本領,這個種族和物種也才
不至于斷滅。我們人類的使命也是一樣的。
盡管我們進入了社會生活,而社會生活卻已經是分工化了,似乎傳授技能與文
明的事情都交給了學校和教師。但是,每一個家長都必須擁有這樣的本領,并且傳
授給自己的后代。這樣,自己的后代子女才會生活得幸福一些。
現在的父母就因為自己沒有文化和技能,盡管有了一點錢,但還是不滿足,一
直要自己的孩子去學什么鋼琴、繪畫、武術、外語等等。有的為了培養自己的孩子,
甚至自費學習知識,花錢買書來讀。
但是,到底該怎么去讀書呢?有的人讀了就行了,給孩子只能講個大概,也純
粹是什么知識之類的,并沒有通過文明的學習,來提高自己做人的本領或者修養。
他書上說他的,我繼續做我的人,根本沒有任何改變,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起到學
以致用的目的。
當然,現在的書與過去的書不同。過去的印刷術不是很發達,所以買書很困難,
因而所買的書都是對人生日用有關系的。而且真正能夠給自己以啟發的那些寶書,
學習了就會有用處。現在不同了,什么亂七八糟的書都有。讀者甚至不知道什么東
西是對的,什么東西應該接受,什么不應該接受。這樣以來,還怎么能夠學以致用,
以提高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素養呢?
尤其是這些年,人們似乎根本就不重視道德的教育。而且一直還要打破傳統的
道德倫理觀念,也幾乎沒有什么書籍來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
也就難怪人們讀書而不用書了。人們看書的目的幾乎純粹成了消遣,完全不主張去
讀書做人的。以至于人們連人是什么都不知道,還能夠怎么去要求他讀書做人呢?
更不要說還要讓他們來保證我們這個中華民族的正常發展和健康延續了!
尤其是現代的某些學者們,生就的一副奴才相。只管去讀書,去研究古紙堆,
到底他們的學問對人類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呢?或者有的人就會寫上幾句歪詩,不去
傳播真理,不能夠做到如韓愈所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他們甚至連道是什么
都不懂,卻還是自鳴得意,沾沾自喜!
我們是人類文明的承載者和傳播者,同時又是民族的脊梁,那么就應該讀書做
人都成為表率。然后再去教育后代先把人做好,知道人是什么,人與動物的區別又
在哪里!讓人人自愛以愛人人,社會一定會走向大同和幸福的。
讀書或者寫書,無論你是多么偉大的人物,如果不能夠移風易俗,有助人倫的
話,即使是讀遍了天下的書籍,那與書蠹又有什么差別呢!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