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50文章與師友
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云,悟其卷舒;觀山岳,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
仰間皆文章也。
對綠竹,得其虛心;對黃華,得其晚節;對松柏,得其本性;對芝蘭,得其幽芳,則游
覽處皆師友也。
[述論]
觀賞紅霞時,領悟到它亮麗燦爛的生命;觀賞白云時,欣賞它卷舒自如的曼炒姿態;觀
賞山岳時,感悟到它靈秀挺拔的氣概;觀看大海時,領悟到它的廣闊無垠的胸襟。只要用心
體會,那么,天地之間無處不是好文章。面對綠竹時,能學習到待人應虛心有禮;面對菊花
時,能學習到處亂世應有高風亮節;面對松柏時,能學習到處逆境應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而
在面對芝蘭香草時,能學習到人的品格芬芳幽遠,那么在游遠與觀賞之中,沒有一個地方不
值得我們回味、感奮、激昂。處處留心皆學問,良師益友無不至。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一篇作文題目瞑思苦想,往往感嘆文無佳句,胸無點墨。但卻沒有
意識到生活才是文章的來源,離開了生活,文章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我們的身邊,存在著很多好文章的素材。只不過,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往往忽視了對
大自然的觀察,對社會的透視,對生活的積累,因此,寫不出好的文章,也就不足為怪了。
我們大多讀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都覺得他寫出了人生的意義,真實地展現了生活,是
一部成功的作品。
其實,作品的成功之處正在于真實,貼近了生活,把我們生活中平凡的事情,通過主人
公的活動展現了出來。這同作者重視生活的積累,注意從平凡之中領悟出不平凡是分不開的。
因此,注意生活的積累,是寫出好文章不可或缺少的基本條件。
還有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作家之中,有很多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卻能夠寫出傳世之
作。其實,這不足為怪,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博大的百科全書,你隨便從中擷下一頁,都會是
一部佳作。因此,很多作家都是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提練出文章的精髓,從而寫出震撼人
心的作品。葉辛的《蹉跎歲月》,梁曉聲的《雪城》,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等,都是
如此。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人生是一本書。”愚蠢的人走馬觀花地瀏覽它,而聰明的人仔細
地閱讀它。因為聰明人懂得,人生對于每個人來講只有一次。生命之可貴,生活尤倍惜。認
真對待和珍惜生活,就不僅會積累出寫文章的優秀素材,而還會悟出做人的很多道理。這其
中,最重要的是“用心”,只有用心體會,才能悟出生活之真諦,寫出人生新篇章。
但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人看來,都含有不同的意義。用以指導人生,也就會產生不同
的志向與選擇。晉陶淵明與唐黃巢同樣喜愛菊花,但陶淵明欣賞菊花孤傲不露的氣質,他所
向往的只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隱士生活。而黃巢欣賞的卻是菊花凌風傲霜
的風骨,因此,也就有了他“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不凡追求。因此,可以
這樣講,生活中的不同事物,能夠讓我們認識到不同的人生哲理。
總之,“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只要我們用心地去體會,去觀察,不但
可以寫出優美的文章,而且能夠抒發人生之情懷,造就人生之練達。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