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12亡羊與羨魚
圖功未晚,亡羊尚可補(bǔ)牢;
浮慕無成,羨魚何如結(jié)網(wǎng)。
[述論]
“聞道有先后”,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聞道領(lǐng)先,卻未必得道于前;聞道于后,也未
必得道必晚。圖功立業(yè)亦然,先行于功者,未必必有成就;“見賢思齊”,“擇善而從”,
后起者未必不能成大器,立大功而成大業(yè)。
做事圖功之要在于“做”,據(jù)于“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做善做,持
“志”以恒,必然有所不為而有所作為。管夷吾七十入相,梁灝八十二乃學(xué)習(xí),蘇洵四十歲
始知學(xué),但管、梁、蘇等無不功有所建,學(xué)有所成。人常常慨嘆日月流逝,“紅了櫻桃,綠
了芭蕉”,而自己尚一無所成,一無所得;便整日沉湎于嗟嘆、追悔之中,誤以為若從及早
做起,而今大抵已成就斐然,功成名就了。
其實(shí)不然。發(fā)憤而作,是不分早晚、先后的。只要胸有新志,日有新為,定準(zhǔn)目標(biāo),從
今做起,不畏前行途中的困難險(xiǎn)阻,廣學(xué)博識,必能有新作為,有新建樹。相反,如果一味
陷入明日復(fù)明日的悔疚、空嘆的泥潭,惟有牢騷,“悔不該當(dāng)初”的嘆息,明知近黃昏,猶
徘徊不前,不行不作,那就是真正的碌碌無為,虛度人生了。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昨天既已成過去,無法用其玉成功業(yè);而今天和明天仍
飽含著無限的希冀與熱望,立足今天,善待明天,才會有曙光可迎,黎明可擁。“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輕言圖功已晚者,概因其習(xí)慣于閑暇,無素于逆境,沉醉于懶惰。
長此以往,也必然志向疲弱,安于現(xiàn)狀,局囿于一己之私之利的小圈子,不作不為,了
然一世。奮然而作,雖敗猶榮。因?yàn)榧词箾]有抵達(dá)如期目的,但卻在“作”的過程中,為自
己為他人為后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斷不可因噎廢食,以“已晚”為推詞,昏然噩
然一生,予后人以缺憾,于自己以枉度。倘若真的如此,那才是真正的可悲可嘆了。
羊亡尚可補(bǔ)牢,嘆晚而奮然而起,也不失為有志有為之士。同樣,對他人的成功成就充
滿羨慕之情而非己所用心的妒賢嫉能,至少標(biāo)明其已存向上之心,如春田渴雨。只要因勢利
導(dǎo),由臨淵羨魚,繼而退而結(jié)網(wǎng),身體力行,奮起直追,則定有所成。假使僅僅嘖嘖贊嘆、
褒賞有加,卻只在原地盤桓,那么,羨亦是徒羨。
“退而結(jié)網(wǎng)”即是要“行”。“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之,又其次也;咸無,為
庸人。”坐而論道,僅是清談名士;魚躍龍門,溯河而上,雖歷經(jīng)驚濤駭浪,千折百回,但
卻能擷得正果,直抵顛峰。知在“行”中得,學(xué)在“行”中進(jìn)。任何成功的事業(yè),無不由
“行”開始,以“行”而獲。
人是要有點(diǎn)精神的。這精神就包括充分認(rèn)識自己,矯治自己,修正自己,已覺昨非,便
幡然醒悟。不閑待,不妄嘆,唯以切實(shí)的行動去補(bǔ)助、糾正。挺身而作,才為走上了邁向成
功的第一步。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