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5 鑒賞與知遇
鑒賞自有真好,知遇豈緣溺情。
倘所見既偏,則宋客以燕礫為寶珠,魏氏以夜光為怪石。
二者同病。
[述論]
生活是美好的,但是人們往往卻并不愛惜它,還要更多的是埋怨和牢騷。
享受生活是每一個人所擁有的權(quán)力。但就是有的人享受不了它,還整天地感到悲哀痛苦,難
以自拔。
其根本的一個原因,就在于這些人沒有鑒賞生活的能力,找不到生活中的美,而且把很多美
的事物當(dāng)成了丑惡,怎么能夠不加重他對人生的厭惡呢?
我們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辦法擺脫。既然是如此,那又何苦去自己尋找煩惱,折磨自己呢?
因此,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首先得與這個世界交上個朋友。
我們要讓別人愛我們自己,自然我們就得先去愛敬別人。就如同你想去銀行借錢,你就得先
到銀行里去存錢的道理是一樣的。
不過,鑒賞生活,也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有些人不注意這些方法,好心也被當(dāng)成了驢肝肺,
反而壞了大事。所以,我們一直強(qiáng)調(diào)方法和過程,就因?yàn)檫@是真正的智慧的表現(xiàn)。
有了智慧,隨時都可以得到生活中的享受與幸福;沒有了方法,好好的事情都會辦得砸了鍋,
也就不要說什么幸福不幸福了。
真正的鑒賞需要的是真正的生活,沒有真正的生活自然也就得不到真正的鑒賞。對于任何事
物的喜愛也一定有其道理和原因,決不是因?yàn)樽约旱溺娗楹推珢邸?br>
如果說,自己的見解本來就成問題,有偏頗,那么就會把燕國的礫石當(dāng)成了明珠,而把夜光
寶珠卻當(dāng)成了石頭。就是《文心雕龍·知音》篇說的:
魏氏以夜光為怪石,宋客以燕礫為寶珠。
《后漢書·應(yīng)劭傳》注引《闕子》曰:
宋之愚人得燕石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之,主人齋七日。
……客見之,俯而掩口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主人父大怒,曰:“商賈
之言,豎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彌堅(jiān)。
是的,不管你怎么說,只要我認(rèn)為是好的,那就是好的。
這里就說明了一點(diǎn),人們的愛好是不同的,只要能夠讓自己開心也就行了。不過,這種愛好
總是應(yīng)該有個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的。
鄒陽的《獄中上梁王書》云:
白王圭顯于中山,人惡之于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悸劽髟轮,夜光之璧,以
暗投人于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
夜光璧再好,再能夠給人照亮,但沒有這種見識的人只能把它當(dāng)做是一塊怪石頭,而且還感
到很奇怪。這就是因?yàn)闆]有接受那種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沒有準(zhǔn)備好那種鑒賞力而已。
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鑒賞力和文化素質(zhì),人們才能夠真正地鑒賞生活,從而領(lǐng)略到真正的幸福
和雅趣。
你得把那夜光璧出示給那些真正懂得寶珠的人,才能夠發(fā)揮它的作用。把寶貝交給那些不識
貨的人,那真是一種痛苦哩!
你愛惜得不得了,他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豈不叫人可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