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江湖小集》
南宋詩總集,九十五卷,署南宋陳起編,收入清《四庫全書》。起字宗之,號蕓居,杭州人,開書肆于杭州親睦坊,是位酷愛詩歌的書賈。他與落魄江湖的詩人交好,為他們出資刻集,編為《江湖集》,后因作詩諷刺權(quán)貴,為權(quán)相史彌遠流配。后經(jīng)在朝詩人鄭清之斡旋,得歸。大約卒于寶皊三、四年(1255、1256)間。其子續(xù)蕓繼承其事業(yè)。
《江湖》諸集既已散佚(詳見《汲古閣景鈔南宋十家集》介紹),《江湖集》在陳氏被流配時就已毀板,史彌遠死于紹定六年(1233),而此編中詩集中紀年有端平(始于1234)淳皊(1241)寶皊(1253),甚至朱繼芳有《挽蕓居》、斯植有《挽蕓居秘校》,這些詩篇都是寫在陳起逝世之后,因此可以斷定朱繼芳、斯植的集子肯定不是劈板的前陳起編的《江湖集》中的原集,甚至不全是陳起生前所刻的集子(可能是陳起之子續(xù)蕓的續(xù)刻本),有些還存南宋其他書坊或作者自刊本(如薛師石《瓜廬集》、釋紹嵩《江浙紀行》、樂雷發(fā)《雪磯叢稿》等),因此此編已非原來之舊,而是后人拾掇補綴之本,既名《江湖小集》,已表明與陳起原編之《江湖前集》《江湖續(xù)集》《中興江湖集》之區(qū)別,后人疑此集即《江湖集》,乃是誤解(其詳目見表)。
有臺灣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江湖小集》目錄表
1.洪邁:《野處類稿》二卷《兩宋名賢小集》編號88
2.釋紹嵩:《江浙紀行集句詩》七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60
3.葉紹翁:《靖逸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4《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6《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51
4.嚴粲:《華谷集》一卷《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01
5.毛繩:《吾竹小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4《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2《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86
6.鄧林:《皇罶曲》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5《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4《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07
7.胡仲參:《竹莊小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7《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9《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7
8.陳鑒之:《東齋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8《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0《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03
9.徐集孫:《竹所吟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0《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0《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8
10.陳允平:《西麓詩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2《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3《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90
11.張至龍:《雪林刪余》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6《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4《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09
12.杜旃:《癖齋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7《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8《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06
13.李旃:《梅花衲》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58《剪綃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59
14.施樞:《倦游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9《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11《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5《橫舟稿》一卷
15.何應龍:《橘潭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3《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9《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0
16.沈說:《庸齋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0《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5《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66
17.王同祖:《學詩初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1《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2《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86
18.陳起:《蕓居乙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63《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60《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14
19.吳仲孚:《菊潭詩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9《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10《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02
20.劉翼:《心游摘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46《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8《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60
21.朱繼芳:《靜佳龍尋稿》一卷《靜佳乙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42《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2《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92-193
22.林尚仁:《端隱吟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44《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3《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00
23.陳必復:《山居吟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43《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0《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52
24.斯值:《采芝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61《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4《續(xù)稿》一卷
25.劉過:《龍洲道人詩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50《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99
26.葉茵:《順適堂吟稿》五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49《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9《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4
27.高似孫:《疏寮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3《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19《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88
28.敖陶孫:《馰翁詩集》一卷《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8《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96
29.朱南杰:《學吟》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7《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1《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95
30.余觀復:《北窗吟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5《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1《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05
31.王琮:《雅林吟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8《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0《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6
32.劉仙綸:《招山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8《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9《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65
33.黃文雷:《看云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9《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5《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98
34.姚鏞:《雪蓬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45《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8《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91
35.俞桂:《漁溪詩稿》三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5《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2《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85
36.薛萮:《云泉詩》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3《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16《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69
37.姜夔:《白石道人詩》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51《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58
38.周文璞:《方泉先生詩集》三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54《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53
39.危稹:《巽齋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9《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54
40.羅與之:《雪坡小稿》二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17《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57
41.趙希:《抱拙小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0《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6《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94
42.黃大受:《露香拾稿》一卷《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5《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55
43.吳汝鰄:《云臥詩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1《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6《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2
44.趙崇:《鷗渚微吟》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6《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5《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3
45.葛天民:《無懷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4《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7《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67
46.張弋:《秋江煙草》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5《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7《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81
47.鄒登龍:《梅屋吟》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4《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23《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59
48.吳淵:《退庵遺集》二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67《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30
49.宋伯仁:《雪巖吟草》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47《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12《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12-213
50.薛師石:《瓜廬詩》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55《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16
51.高九萬:《菊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18《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89
52.許蓒:《梅屋詩稿》一卷《融春小綴》一卷《梅屋三稿》一卷《梅屋四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16《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13《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1(《兩宋名賢小集》只作一卷《梅屋詩稿》)
53.戴復古:《石屏續(xù)集》四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48《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1《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61
54.利登:《輢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2《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0
55.李濤:《蒙泉詩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53《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37《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63
56.樂雷發(fā):《雪磯叢稿》四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66《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29
57.張?zhí)N:《斗野稿支卷》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8《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2《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56
58.劉翰:《小山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6《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7《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83
59.張良臣:《雪窗小集》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7《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56《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84
60.葛起耕:《檜庭吟稿》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31《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3《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79
61.武衍:《適安藏拙余稿》、《適安藏拙乙稿》各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22《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編號41《兩宋名賢小集》編號204
62.林同:《孝詩》一卷《南宋群賢小集》編號52《兩宋名賢小集》編號143
117 《江湖后集》
南宋詩總集,二十四集,南宋陳起編,起見前《江湖小集》。
此編雖名《后集》,但并非陳起原編之《江湖后集》,而是針對前編《江湖小集》而言的。“四庫”館臣編完《江湖小集》后又復檢明代《永樂大典》,見其中有《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續(xù)集》《中興江湖集》等名目。他們從這些集中檢取前面《江湖小集》中沒有收錄的詩集,刪除重復,編為一集(大約“四庫”館臣在《永樂大典》中所見具有名目的江湖諸集中也非完秩)。共收錄六十六家,其中江湖小集中未收者有鞏豐、周弼、劉子澄、林逢吉、周端臣(占一卷)、趙汝餑(占一卷)、鄭清之(占兩卷)、趙汝績、趙汝回、趙耕夫、葛起文、趙崇?、張榘、姚寬、羅椅、林窻、戴植、林希逸、張煒、萬俟紹之、諸泳、朱復之、李時可、盛烈、史衛(wèi)卿、胡仲弓、曾由極、王諶、李自中、董杞、陳宗起、黃敏求、程炎子、劉植、張紹文、章采、章粲、盛世宗、程垣、王志道、蕭、蕭元之、鄧允端、徐從善、高吉、釋圓悟、釋永頤等四十七家。
《江湖小集》已見的詩人又收入此編中有敖陶孫(占二卷,此二卷中所收之詩與《小集》中所收基本不重復)、李(《江湖小集》中所收李詩二卷均為集句,此集所收李詩為創(chuàng)作)、黃文雷、周文璞、張?zhí)N、俞桂、武衍、吳仲孚、胡仲參、姚鏞、戴復古、危稹、徐集孫、朱繼芳、陳必復、斯植、陳起(占一卷)等十七家,另外有詞二家:吳仲方、張輯。《后集》加上《小集》,除去詞共得一百零九家的作品。《四庫》所收編的兩個《江湖集》保存了南宋末年一大批沉淪下僚、鮮為人知的詩人的詩集,為全面地了解宋詩提供了資料。此書除有“四庫”本外,清顧修刻《南宋群賢小集》時以此編放在最后,如“后集”中有與前面《群賢小集》相重的詩篇則僅存題目,不列原文,有清嘉慶間刊刻的“讀畫齋”刻本。
118 《兩宋名賢小集》
宋詩總集,三百八十卷,宋陳思編,元陳世隆補。思,南宋末年杭州書商,又稱陳道人,生活在寶慶、咸淳(1225~1274)之間,所編書多種,如《寶刻新編》《海棠譜》《書小史》等。世隆為思從孫,生活于元末至正間(1341~1367)。
此書共收兩宋不甚著名詩人的詩集共二百五十六家(《四庫全書提要》說為一百五十七家誤)。起自楊億終于潘音。書后有署名朱彝尊跋說:“思所編《群賢小集》,皆其同時不甚顯貴之人,刻于寶慶、紹定間。史彌遠柄國,疑劉過(似當為劉克莊)集中有謗己之言,牽連逮捕,思亦不免,詩版遂毀,其從孫世隆,當元至正之末,復合兩宋名人之詩,選而梓之。甫完數(shù)家,復遭兵燹。其稿本流傳,日以散逸。而吾鄉(xiāng)曹倦圃(溶)先生僅得十之二三,率皆糜壞,乃補綴成編,復汰近日盛行諸家,留得二百余家,選宋詩者當于此求之。”“四庫”館臣疑此跋為偽托,理由并不充分。此書后部分包括了《江湖小集》的絕大部分,只有釋紹嵩《江浙紀行集句詩》七集,李《梅花衲》《剪綃集》二卷,斯植《采芝集》《續(xù)集》二卷,利登《輢稿》一卷,許蓒《融春小綴》《梅屋三稿》《梅屋四稿》等五家十五卷,《兩宋名賢小集》中沒有。其中也有少量與《江湖后集》所錄南宋江湖詩人作品相重復的。在每家之前均有評傳,并且比厲鶚《宋詩紀事》更為詳盡,彌足珍貴。對研究宋詩有很大參考價值。此編向不見記載,即有記載也多稱“宋人小集”“群賢小集”之類,有人遂疑《兩宋名賢小集》只是一些傳世宋人集的合編本,并無一定計劃。可是詳審每家之前整齊劃一的傳記,則知此編乃出于一人之于。
此書有臺灣商務(wù)印書館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19 《南宋群賢小集》
南宋詩總集,一百三十五卷,附《江湖后集》二十四卷,南宋陳起輯,清顧修重輯。修字仲歐,號綠崖,庠生,石門(浙江省崇德縣)人。生活于乾隆、嘉慶間,博學嗜古籍,刊有《讀畫齋叢書》,為學林所重。
陳起原刊江湖諸集已散佚,明末清初直到乾隆間,官方、民間都在重輯,顧氏輯本是較為晚出的民間輯本。它比《江湖小集》《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這些專門收輯南宋江湖派詩人作品的總集收錄的作家、作品還要多。
此編最初為錢塘吳焯(瓶花齋)薈萃諸家抄本,定為六十四家,又據(jù)宋本增入六家,花山馬氏本增入二家,秀水朱氏本增入二家,才比較完備。鮑廷博抄自汪氏振綺堂,據(jù)宋本加以校正,顧修又加以整理,并標明吳淵《退庵先生遺集》為宋人所無,是吳焯據(jù)花山馬氏本增入,因傳本甚少,故附于此以行。“四靈”詩集和《增廣高僧詩選》《前賢小集拾遺》《中興群公吟稿》因為考慮到這些作品傳世稀少,其實這些作者與“江湖”詩派毫無關(guān)系,只是因為它們可能亦是陳起所刊,故附之以行。講明這些意在揭示《江湖集》的原本面貌。
有清嘉慶間刻本。
附
①增廣圣宋高僧詩選
宋詩總集,前集一卷,后集三卷,續(xù)集一卷,補遺一卷,南宋陳起輯。起見《江湖小集》。
此集前集為北宋初年九僧詩的合集。九僧包括劍南希晝、金華的保暹、南越文兆、天臺行肇、汝州簡長、青城惟鳳、淮南惠崇、江東宇昭、峨嵋懷古。“九僧”在宋初是一群對當時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的詩人。他們效法唐代賈島、姚合,以寫作五律、五古為主,詩料也多取之山水風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鶴蟲魚,但其風格不像賈、姚那樣寒儉瘦硬,而是較為明朗清新,閑遠恬淡。九僧中成績最大的是惠崇(他還善畫,亦有名,有“惠崇小景”之說),其佳句有“河冰堅度馬,塞雪密藏雕。敗虜殘旗在,全軍列帳遙”(《塞上贈王太尉》);“水煙常似暝,林雪乍如春。薄酒懶邀客,好書愁借人”(《書林逸人壁》)。雖然社會內(nèi)容比較貧弱,但構(gòu)思較為新巧。此書出自毛?(毛晉子)汲古閣本,比《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多出二十余首,共一百三十四首。
此書之《續(xù)集》《后集》上中下三卷,均收北宋、南宋有代表性僧侶詩人的作品,此書編在《南宋群賢小集》之中,有清嘉慶《讀畫齋叢書》本。
②中興群公吟稿
南宋詩歌總集,七卷,南宋陳起輯,起見《江湖小集》。
此書為殘稿。顧修跋云:“《中興群公吟稿》凡四十八卷,百五十家(見趙希弁《郡齋讀書志附志》),今僅存戊集七卷,其中《華谷詩》已殘缺,目錄并為書賈剪去,疑戊集亦非全卷矣,惜哉!戴、高、姜三家小集所與此互有異同,《華谷集》惟見乎此。”所謂“戴”指戴復古,一至三卷為其詩;“高”指高翥,四卷、五卷是其詩;“姜”為姜夔,六卷為其詩;“華谷”指嚴粲,七卷是其詩。顧言“《華谷詩》惟見乎此”,則不確。《江湖小集》《兩宋名賢小集》皆收《華谷集》一卷。此集從名稱、入選諸家、卷數(shù)來看頗似《中興江湖集》,可能為一編而二名。
此書收入《南宋群賢小集》,有清顧修《讀畫齋叢書》本。
③前賢小集拾遺
南宋詩總集,五卷,南宋陳起輯。起見《江湖小集》。
此書收南宋詩人近百家,多為不知名之士,可能俱是浪跡江湖,沉淪下僚,不得志的文人,入選作品也與江湖詩派風格相近,頗能體現(xiàn)江湖派特點。也有一些為南宋的著名文人,他們俱有專集,但此集也選錄了他們的作品,如王庭皀、康與之、周紫芝、潘檉、鄭克己等。
此書收入《南宋群賢小集》,有清《讀畫齋叢書》本。
120 《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后村千家詩)
唐宋詩總集,二十二卷,南宋劉克莊編纂。
此書收錄唐、五代、宋七言律、絕、五言律、絕和極少的古體詩,共一千二百七十多首。分時令、節(jié)候、氣候、晝夜、百花、竹林、天文、地理、宮室、器用、音樂、禽獸、昆蟲、人品等十四門,四百四十二目,極為瑣碎。全書所選多為通俗淺白之宋詩,是為書塾兒童啟蒙之用。
此書所選作品大多格調(diào)不高,由入選第一首“九十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可見一斑。此選所依據(jù)的底本較差,其中舛誤頗多,如杜甫《孤雁》(卷十)本是一首五律,竟被割絕成五絕“孤雁不飲啄,飛鳴猶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里云”。全詩少了四句。可能是沿襲洪邁《唐人萬首絕句》的錯誤。
此書對后世影響不大,清康熙間有曹寅刊本,收入《楝亭叢書》,后有揚州詩局的重刻本。
另有1986年貴州人民出版社的排印本。它以曹氏刊本為底本,并采用許多有關(guān)材料加以校勘。
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是根據(jù)《后村千家詩》增刪而成的《千家詩》,此書七言部分大約為南宋末年謝枋得所增刪,五言部分為明王相增刪,故其中有個別作品還是明代的。全書共收五言絕、律,七言絕、律二百二十六首,一百二十一家,由王相作注,但舛謬甚多,作者姓名張冠李戴現(xiàn)象也很嚴重,入選作品以流暢淺易為主,其下者則流于滑易,如“乞兒唱蓮花落”之類的作品很多,評論界稱之為“千家聲口”。但此書易于兒童誦讀,在民間極為流行,刻印很多。1957年杭州東海文藝出版社的排印本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