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陽陵發掘出兩千年前的地下“動物世界” |
|
新華社西安8月15日電(記者王兆麟、李勇、馮國)在十余米深的地下,魚兒擺動著粉紅色的尾巴,公雞在引吭高歌,母雞在踱步,狗兒昂首豎耳滿身機警,與成群結隊的牛羊在一起……
在被譽為“地下文物寶庫”的陜西省漢陽陵,近日又陸續出土了一批多彩多姿的陶質動物,從而使這里的陶質動物總數達到近3000件。這是我國迄今發掘數量最多的陶質動物群,堪稱地下“動物世界”。
漢陽陵考古隊隊長焦南峰說,動物隨葬的習俗,世界各地皆有,但特色各異。根據考古發掘,中國在新石器文化時代的墓葬中就發現了大量種類各異的動物遺跡,其中尤以俗稱的“六畜”(即豬、狗、雞、牛、羊、馬)為多。同時隨著文明的進化,也出現了用陶質動物隨葬的現象。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余姚河姆渡文化時期的墓葬中,就曾出土過陶豬。
雖然漢代以陶質動物隨葬從前也有發現,但是數量很少,而此次漢陽陵一地就比其他十座漢陵出土的總和還要多。
考古專家認為,在目前發掘出土的眾多陶質動物中,雖不能說騾馬成群,但確是六畜興旺,而其精湛的技藝則使人嘆服不已:動物造型比例合度,生動逼真,其模、塑、繪等工藝已達形神兼備的程度。
除了眾多叢葬坑里零星分布的陶質動物外,考古工作者還在帝陵東側十三號叢葬坑的試掘方內發現了集中分布的陶質動物群。主要是彩繪的成排成列的陶山羊、陶狗、陶綿羊和陶乳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