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爭也君子
——三位專家學者談中華傳統體育精神

柳霞 賈宇

  來自奧林匹亞山上的奧運圣火,正在中華大地傳遞,激發著幾千年來一直蘊含在這個民族血脈中的體育熱情。同燦爛悠遠的中華文化一樣,中華體育也是中國人文化基因中的重要成分。

  清華大學教授彭林:

  鄉射禮——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彭林教授作為研究禮學的專家,根據《儀禮·鄉射禮》用現代的語言清晰、完整地再現了春秋戰國時期非常普及的一項體育運動——鄉射禮。

  先秦時期,每逢春秋兩季,由官員、卿、大夫、士和學子等參加的比賽便會舉行。場地是州立學校。主持者叫做“賓”,多為德行卓著、尚未獲得官爵的處士擔任。

  射位設在堂上,箭靶稱為“侯”,置于堂正南方三十丈遠的地方。侯的左前方有一曲圓形的皮制小屏,供報靶者藏身之用,稱為“乏”。弓、箭、算籌以及各種射具陳設在西堂。鄉射禮的核心活動是射手之間的三輪比射,稱為“三番射”。每番比射,每位射手都以發射四支箭為限。

  第一番是教練教大家練習。教練在這里被稱為“司射”。司射先作射儀的示范,然后選手依照練習。由于第一番射是習射,所以不管射中與否,都不計成績。

  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比賽結果公布后,勝方射手要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執拉緊弦的弓,表示能射。負方射手則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松開。各組射手先后上堂,負方射手站著喝罰酒,然后向勝方射手行拱手禮。

  第三番射的過程與二番射相同,只是增加了音樂伴奏。樂工演奏《詩經·召南》中的《騶虞》,樂曲的節拍,演奏得均勻如一。只有應著鼓的節拍而射中靶心者,才抽出算籌計數;否則,即使射中也無效。第三番射的比賽結果公布后,各耦射手順序上堂,負方射手喝罰酒,并向勝方射手行拱手禮。

  據《禮記·射義》記載,“除了敗軍之將,對國家滅亡負有責任的大夫,以及為了貪財而成為別人后嗣的人之外,都可以入內。”可見鄉射禮對于參加人的道德有著很高的要求。

  這項運動還強調正確對待比賽以及對手的態度。孔子說過:“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今天,我們看到,日本、朝鮮的相撲、跆拳道等傳統競賽項目,在比賽之前和結束之后,雙方都要作揖或者鞠躬,互致敬意,這正是鄉射禮的遺風流澤。

  射箭傳到韓國、日本叫做“弓道”。“道”講究的就是有所體悟。彭林教授還舉了一個例子:清朝有個大學者叫阮元,他讀書時母親曾經對他說過為學好比射箭,因為射箭時人要站得正內心要平和。站到那里以后目標是否始終如一,而且要沉得住氣。為學與射箭是一個道理。目標要專注用力要精猛。發而不中要反求諸己。

  中國體育史學會秘書長崔樂泉:

  考古資料——為了解中華傳統體育打開一扇窗

  “如今,利用考古學提供的大量的、不可多得的相關資料對中國古代傳統體育文化進行研究,已經成為學者們遵循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體育文物為人們了解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打開了一扇窗口,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記憶。”崔樂泉表示。

  河北唐山戰國鑲嵌狩獵紋壺、湖北江陵秦代角抵圖漆繪木篦、河南鄭州漢代擊劍畫像磚、甘肅敦煌莫高窟唐代武藝對練圖壁畫……透過體育文物這扇“窗口”極目遠眺,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如浩蕩長河,源遠流長、汩汩滔滔地穿行在華夏歷史的沃野田疇。

  “我國體育文物數量豐富、類型多樣,從新疆到福建、從黑龍江到海南,幾乎遍布全國各地,覆蓋了從史前到明清各個歷史時期,這足以反映出我國傳統體育的多姿多彩,及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人們對承載體育信息的體育文物逐漸重視起來。通過對文物資料中關于傳統體育內容的梳理,可以將我國的傳統體育分為射箭、球類運動、武藝武術、田徑、練力與舉重、角力與摔跤、水上活動、棋類活動等十四大類,而每一大類體育運動又可細分為許多小項,比如射箭運動中就有習射、射侯、戰射、弋射、弩射、獵射等;而棋類活動則可分為圍棋、象棋、塞棋、六博棋、雙陸棋等。我國傳統體育項目之豐富可見一斑。”

  近年來,通過考古發掘的新材料或對已有材料的重新解讀,進一步拓展了今人對傳統體育認識的版圖,“舉例來說,傳統球類運動中除了蹴鞠、擊鞠、捶丸這三大球類運動外,又有一些古老的球類活動形式被發現,像江蘇銅山漢代畫像石上的倒立滾球運動、隋代徐敏行墓壁畫上的繩系球運動、清代繪畫《康熙南巡圖》中的拍球運動等。”

  崔樂泉認為,與西方體育運動較偏重競技性相比,我國傳統體育更講究娛樂性、教育性與禮儀性,長期以來在提升民族素質、普及運動理念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的很多運動項目流傳至今、長盛不衰。比如最遲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已產生的踢毽子運動,至今還在群眾體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再比如在新石器時代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陀螺,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仍能見到它的身影。

  基于此,崔樂泉認為:“現代體育運動在崇尚競技的同時,也要注重全民參與和強身健體功能,利于普及的中華傳統體育在這方面很有優勢,應予發揚光大。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廣泛實施,因地制宜提高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普及程度,對于提升國民身心健康水平、振興民族體育事業的意義不可小覷。”

  “中華傳統體育為后人留下了豐厚而寶貴的文化遺產,”崔樂泉說,“體育歷史的發展證明,中華民族創造和積累的豐富而優秀的古代體育文化,是奉獻給全人類的瑰寶,是支撐世界體育輝煌殿堂的一個重要支柱。”

  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鄭國華:

  不以勝敗論英雄,尚貴由中

  鄭國華指出,中國體育文化產生與發展的經濟基礎是“以農立國”的農業經濟,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農業經濟決定了中國體育文化具有很大程度的封閉性和內向性,形成了含蓄的、保守的體育思想,其思想核心就是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天人合一,順應自然,持續發展。這就使得中國體育文化自產生之日起就走上了反省內求的道路,人們對這種體育文化追求所產生的結果則是關于如何“正心、誠意、修身、養性”等一系列養身思想及其在治國安邦等現實社會中物化出來的體育內容。中國古代體育思想,不是關于自然的純知識,而是如何安身立命的道德信條和如何保家衛國的思想。體育養身思想及實用體育便成為中國體育文化的重心,中國體育文化便多從倫理、

  道德、宗教信仰等文化領域來解釋健康的人,把人歸于仁、義、禮、智、信之德行,把人性歸于善,注重人的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使中國社會始終沒有像西方社會那樣產生以競技為主要內容的體育競賽。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宗教性的以人為本的文化,它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造就了中國體育文化的非宗教的世俗性。體育文化的這種世俗性使得中華民族勤勞刻苦,富于務實,在運動過程中尋求一種和諧的體育精神。

  從中國體育文化的價值取向來看,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本位和家國一體制,形成了中國體育文化群體本位謙遜、和合的價值觀。這種群體本位的價值觀,主張人們在體育活動中不以個人勝敗論英雄,尚貴由中,和諧相處,事必恭謙,即使是在體育活動中獲勝也必須說是對方承讓,這種價值觀可防止個人主義的惡性膨脹,有助于和諧人際關系,維護集體、社會的團結,最終凝聚為民族的向心力。

刊于《光明日報》2008年7月28日

發布日期:2008-08-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婷婷综合激情五月中文字幕|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色综合天天做天天爱|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五月激情1 综合久久国产九一剧情麻豆 |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