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01520152105.com
首頁 | 新書一覽 | 書業新聞 | 網上校書 | 一瓣書香 | 聯系出版

漢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


嚴紹(湯玉)著

 

中國古文獻研究叢書

目 次

  • 總序
  • 前言
  • 上編 漢籍流布概論編
  • 第一章 漢籍東傳日本的軌跡與形式
    第一節 以人種交流為自然通道的傳播形式(六世紀─八世紀末)
    一、漢籍傳入日本的最早的傳說
    二、傳說中天皇們的故事──漢籍的模演
    三、推古朝《十七條憲法》與漢籍
    四、《萬葉集》中的漢籍
    五、上古時代的移民與漢籍東傳
    六、日本最早的漢籍抄錄事業
    第二節 以貴族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傳播形式(八世紀末─十二世紀)
    一、平安時代的漢風潮與《秘府略》的編纂
    二、日本學問僧在這一時代漢籍東傳中的作用
    三、平安時代貴族知識分子的文化理念與他們對漢籍東傳的功績
    四、《源氏物語》中引用的漢籍
    五、宋刊本東傳之始
    六、平安時代傳入日本至今尚存的唐人寫本
    第三節 以禪宗僧侶為主體的傳播形式(十三世紀──十六世紀)
    一、五山文化的范疇
    二、五山僧侶的儒佛互補觀念
    三、日本最早的宋學講筵
    四、禪宗僧侶在漢籍東傳中的貢獻
    第四節 以商業為主要通道的傳播形式(十七世紀──十九世紀)
    一、德川幕府的漢籍搜藏
    二、江戶漢文化向庶民階層的推移
    三、“唐通事”的發生與發展
    四、江戶時代漢籍東傳的基本特點
  • 第二章 日本的漢籍目錄學著作研究
    第一節 日本古代漢籍目錄學著作的類別
    一、漢籍個人目錄學著作
    二、漢籍綜合目錄學著作
    三、漢籍專題目錄學著作
    第二節 藤原佐世《本朝見在書目錄》研究
    一、《本朝見在書目錄》的撰者
    二、《本朝見在書目錄》的編纂年代
    三、《本朝見在書目錄》的體例
    四、《本朝見在書目錄》學術價值的評估
    第三節 森立之等《經籍訪古志》研究
    一、《經籍訪古志》的成書
    二、《經籍訪古志》的體例
  • 第三章 日本刊印之漢籍(和刊本)研究
    第一節 日本古代版刻的起始與《百萬塔陀羅尼經》
    一、日本古代版刻起始諸說
    二、《百萬塔陀羅尼經》
    三、《簋喜廬叢書》中的贗品
    第二節 和刻外典漢籍的發生
    一、“陋巷子本”《論語集注》的刻刊
    二、日僧俊{艸仍}與宋學著作的傳入
    三、“元亨本”《古文尚書》的刻刊
    第三節 五山版刻事業與漢籍“五山版”
    一、五山禪寺與漢文化
    二、“五山版”的發生
    三、漢籍“五山版”的版本學特點
    第四節 “正平本”《論語集解》考辨
    一、“正平本”《論語集解》的界定
    二、清人對“正平本”《論語集解》的評價
    第五節 元人刻工俞良甫與漢籍“博多版”
    一、“博多版”(界版)的起始
    二、元人刻工俞良甫
    三、“俞良甫版”的定名
    四、阿佐井野家族與“博多版”
    五、和刻漢籍版本校勘的起始
    六、《東京魯論》及其他
    第六節 “官版”的刊行與活字印刷的肇始
    一、日本古代“官版”的范疇
    二、活字印刷漢籍的起始
    三、《新雕皇朝類苑》的刊印
    四、德川家康與“伏見版”漢籍
    五、“駿河版”《群書治要》等刊行始末
    第七節 江戶時代私人漢籍刊印事業的發端
    一、私人刊印漢籍的肇始
    二、“直江版”與《增補六臣注文選》的刊行
  • 第四章 二十世紀初甲骨文字與敦煌文獻東傳日本紀事
    第一節 甲骨文字的東傳
    一、劉鐵云與內藤湖南
    二、羅振玉與林泰輔
    三、林泰輔《龜甲獸骨文字》
    四、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與日本中國學的形成
    第二節 敦煌文獻的東傳
    一、P·伯希和與日本《燕塵》雜志
    二、日本最早的敦煌文獻展示
    三、京都大學派遣的學術“視察團”
    四、日本在早期敦煌文獻研究中的成果
  • 第五章 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文獻典籍的劫奪
    第一節 日本軍隊對南京的“文獻掃蕩”
    第二節 中國各地漢籍被劫舉例
    第三節 全國古文獻、古文物被劫概述
    第四節 對軍國主義的抵制與尋求中日文化關系的新的出發點
  • 下編 漢籍流布特藏編
  • 第六章 宮內廳皇家的漢籍“御藏”
    第一節 宮內廳書陵部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御藏”內中國失佚之宋人宋刊
    一、《太平御覽》、《畫一元龜》和《花果卉木全芳備祖》
    二、《景文宋公集》、《誠齋集》與《玉堂類稿》
    三、《太平圣惠方》、《魏氏家藏方》與《嚴氏濟生方》《和劑局方》
  • 第七章 日本漢籍的公家特藏
    第一節 國家公文書館(內閣文庫)的漢籍特藏
    一、內閣文庫漢籍特藏的系統
    二、日本“重要文化財”宋人宋刊九種
    三、明人評明刊六種
    第二節 東洋文庫及其漢籍特藏
    一、莫里遜文庫與東洋文庫
    二、東洋文庫的研究委員會
    三、“日本國寶”唐寫本《毛詩》與《古文尚書》
    第三節 足利學校與漢籍“足利本”
    一、漢籍“足利本”的價值
    二、足利學校的由來
    三、“日本國寶”宋刊本《周易注疏》
    四、“日本國寶”宋刊本《尚書正義》、《禮記正義》與《六家本文選》
    第四節 金澤文庫與漢籍“金澤本”
    一、日本中世紀武家文教與金澤文庫
    二、漢籍“金澤本”的散落
    三、“日本國寶”古寫本《文選集注》
    第五節 東京國立博物館漢籍寫本藝術珍品特藏
    一、漢籍藝術珍品的來源
    二、“日本國寶”唐寫本四種
    三、“日本國寶”宋代禪僧“書簡”及“法語”四種
    四、“日本國寶”元人寫本兩種
  • 第八章 日本漢籍的私家特藏
    第一節 靜嘉堂文庫與“<百百>宋樓”等秘籍
    一、靜嘉堂文庫與巖崎氏家族
    二、陸心源舊藏的東徙
    三、日本“重要文化財”漢籍十八種
    第二節 杏雨書屋與恭仁山莊本漢籍
    一、內藤湖南與恭仁山莊
    二、杏雨書屋探秘
    三、“日本國寶”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
    四、“日本國寶”宋刊本《毛詩正義》單疏本與《史記集解》
  • 第九章 日本大學系統的漢籍特藏
    第一節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的漢籍特藏
    一、大木文庫的由來與特藏
    二、雙紅堂文庫的明清戲曲寫本
    三、東海樓藏書的東徙
    第二節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漢籍特藏
    一、陶湘“涉園”舊藏
    二、甲骨文字與石窟資料的搜藏
  • 第十章 日本宗教組織的漢籍特藏
    第一節 真言宗真福寺的漢籍特藏
    一、真福寺漢籍之謎
    二、“日本國寶”唐寫本《翰林學士詩集》
    三、日本“重要文化財”漢籍六種
    第二節 日光山輪王寺的“天海藏”
    一、漢籍“天海藏”的界定
    二、明刊通俗小說的寶庫
    三、明人明刊文集及其他
    第三節 日本中部與近畿寺廟的漢籍特藏
    第四節 天理圖書館的漢籍特藏
    一、天理教與天理圖書館
    二、“日本國寶”宋刊本《劉夢得文集》與《歐陽文忠公集》
    三、日本“重要文化財”與“重要美術財”漢籍八種
    四、古代通俗小說庋藏及其他
  • 后記

   

0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29128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欧美日韩色另类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片|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网|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_久久久|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不卡区|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