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故事

舉棋不定
    公元前559年,衛(wèi)獻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孫林父和亞卿寧殖發(fā)動了政變,推翻了 衛(wèi)獻公的統(tǒng)治,改立衛(wèi)殤公為君,獻公不得不逃到齊國去避難。十二年后,寧殖 的兒子寧喜當上衛(wèi)國的左相,而衛(wèi)獻公也在齊國的幫助下占據(jù)了衛(wèi)國夷儀這塊地 盤,并開始圖謀恢復(fù)君位。衛(wèi)獻公派人找寧喜談判,要求他廢黜衛(wèi)殤公而擁戴衛(wèi) 獻公,并以復(fù)位后讓他獨掌國家大權(quán)為條件。寧喜猶豫再三,還是同意了衛(wèi)獻公 使者的勸說。衛(wèi)國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這件事,說:“寧喜看待國君還不如下圍 棋,日后定不能幸免于禍難。下棋的人舉棋不定,就不能勝過對手,更何況安置 國君這樣重大的事情呢?九代相傳的卿相,到寧喜這里就要滅亡了,這是多么可 悲的事情啊!”寧喜后來果然被殺。這就是成語“舉棋不定”的來歷。——《左傳》

王粲復(fù)棋
    三國時,“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博聞強識,過目不忘。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 局亂了,王粲憑著記憶,重新擺出了原來的棋局。下棋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 己的眼睛。他們用布把復(fù)盤的棋局蓋起來,請王粲再重擺一遍。王粲胸有成竹, 第二次擺出了打亂前的棋局。下棋者揭開罩布,兩下一對,不錯一子。 ——《魏書·王粲傳》

費祎考棋
    費祎是三國時蜀國的大臣,聰敏干練,識悟過人,諸葛亮死后,蜀國的軍政大權(quán) 主要由他掌握。公元245年,魏國大軍直撲蜀境,形勢萬分危急。費祎奉命出 征,大夫來敏前來踐行,希望與費祎下一盤圍棋作為告別,費祎爽快答應(yīng)。兩人 對坐,來敏執(zhí)白先行,招招都是強手。費祎神色鎮(zhèn)定,防守得法。來敏見無隙可 乘,且棋勢露出多處破碇,于是推盤認輸,他恭賀費祎說:“大戰(zhàn)在即,我所以 要和你對弈,其實是要看看你的胸襟氣度,F(xiàn)在我相信,你是抵御敵人的最好人 選。”果然,費祎到前線后,堅壁清野,憑險固守,使魏軍久攻不下,露出疲 態(tài),再若強行攻擊,必為蜀軍所乘,不得已全線撤退。 ——《蜀書·費祎傳》

弈秋誨棋
    弈秋是中國歷史上見于記載的第一位棋手,大約生活在戰(zhàn)國初期,由于棋術(shù)高 明,當時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為師。他有兩個學(xué)生:一個誠心學(xué)藝,十分專 心;另一個大概只貪圖弈秋的名氣,雖拜在門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講棋時,他 心不在焉,探頭探腦地朝窗外看,想著鴻鵠什么時候才能飛來。飛來了好張弓搭 箭射兩下試試。兩個學(xué)生同在學(xué)棋,同拜一個師,前者學(xué)有所成,后者未能領(lǐng)悟 棋藝。所以孟子說:“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边@便 是成語“專心致志”的來歷。——《孟子》

巢毀卵破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斷專行。朝中重臣孔融為人耿介剛直,多次 指陳曹操的不是,令曹操又忌又恨。建安十三年,曹操暗中授意屬下誣告孔融圖 謀不軌,判處其棄市之刑。孔融被捕時,他七歲的女兒和九歲的兒子在家里下 棋,有人通風(fēng)報信讓他們快逃,但他們不為所動,仍堅持下棋。他們說:“哪有 巢毀而卵不破的道理呢?”兄妹倆鎮(zhèn)定自若的行為震動了曹操,他害怕此兩人日 后為父報仇,于是下令把兄妹倆也給處死了。 ——《世說新語》

顧師言鎮(zhèn)神頭勢
    唐朝大中年間,日本國王子神頭王來朝,皇上便集合各種藝人,擺上珍饈佳肴來 款待他。神頭王非常喜歡下圍棋,而且棋藝高超,在日本國從沒輸過。皇上命棋 待詔顧師言陪他下棋,且要贏他,以顯大唐人才之盛。

    兩人下到第三十三手的時候,還勝負未分。顧師言怕完不成皇帝交給的任務(wù),便 凝神思考,很久才落下一子。神頭王細視棋局,頓時瞠目結(jié)舌,投子認輸。這一 招棋,后來被稱為“鎮(zhèn)神頭勢”。

    神頭王輸了以后,對接待他的大唐官員說:“陪我下棋的待詔,在大唐能排第 幾?”顧師言本是大唐的第一高手,官員故意騙他說:“只排第三!鄙耦^王 道:“我來大唐沒有別的愿望了,只想見見貴國第一國手的風(fēng)采!惫賳T回答 道:“王子您只有贏了第三,才能見第二;贏了第二,纔可以見第一,F(xiàn)在王子 連第三都贏不了,怎么能輕易就見第一呢?”神頭王聽罷,一聲長嘆:“原來小 國的第一,還不如大國的第三!” ——《太平廣記》

阮籍嘔血
    西晉名士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為人放誕,不拘小節(jié),然而生性至孝。有一 日,他正和朋友對弈,忽然有人來報,說他的母親病故。朋友提議暫時終局,待 他處理完母親的喪事之后,擇日再戰(zhàn)。阮籍搖了搖頭,堅持不肯,一定要先決勝 負不可。棋局終了,阮籍飲酒兩斗,放聲大哭,嘔血數(shù)升,幾乎喪命。——《晉書·阮籍傳》

王質(zhì)爛柯
    東晉時,信安郡樵夫王質(zhì)入石室山中伐木,見兩童子對弈,便將斧子放在地上, 駐足觀看。也不知看了多久,兩童子順手給了王質(zhì)幾枚棗核狀物,王質(zhì)吃下后遂 不覺饑餓,繼續(xù)專心致志地看棋。一局棋尚未下為,一童子忽對王質(zhì)道:“你怎 么還不回去?”王質(zhì)如夢初醒,忙去取斧子,卻發(fā)現(xiàn)斧柄全已朽爛不堪;氐郊 里,物是人非,原來山中一局棋,世上已百年。——《太平御覽》

換子逐客
    唐代元和年間,東都留守呂元應(yīng)一日正與門客下棋,送來了大量公文,要他立即 處理。呂元應(yīng)拿起筆準備批復(fù)。下棋的門客趁機迅速偷換一子。哪知門客的這個 小動作,呂元應(yīng)看得一清二楚。他批復(fù)完文件后,不動聲色地繼續(xù)與門客下棋, 最后門客勝了這盤棋。第二天,呂元應(yīng)就請這位門客走了,誰也不知為什么,連 那位門客自己也不明其中原由。臨行時,呂元應(yīng)照例送了許多東西,以禮相待。 十多年過去了,呂元應(yīng)終因重病不治行將離開人間,他把兒子、侄子叫到床前, 向他們講述了十年前與門客下棋的那段往事,說,“當時偷換了一個棋子,我倒 并不介意,但由此可見此人心跡卑下,不可深交。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些,交朋友 務(wù)必慎重!闭f完,便與世長辭了。

天元定乾坤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當時有一個虬髯客張 三,為人豪爽仗義,心有大志,也想伺機起兵。他從朋友李靖處聽聞了李世民之 才,希望能與其先見上一面再謀后計。雙方相約在劉文靜的府上會面,李世民應(yīng) 邀而至,虬髯客張三見其神采奕奕,氣度不凡,心里爭霸中原之念已經(jīng)消減了不 少,但終究他還是邀李世民在棋盤上切磋一番。張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擺在四個 角的星位上,嘴里還高呼一聲“老虬四子占四方”。此時的李世民已經(jīng)心知肚明 對方的來意,他不慌不忙地執(zhí)起一子,放在棋盤的天元上,朗聲道“小子一子定 乾坤”。

    李世民棋藝遠勝張三,雖然自動讓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謂始終掌 握主動。中盤過后,張三所占的四個角已被吃掉其三。當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 子,要向最后一角發(fā)起進攻時,張三托住了前者的手,說道:“中原大地已歸公 子所有,東南一隅,山高路遠,就請公子交托于我!焙髞恚钍烂耖_創(chuàng)大唐盛 世,張三自領(lǐng)十萬大軍渡海東征,當了扶余國的新王。——《太平廣記》

玄奘解棋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自幼喜愛下棋,家中收集有歷代秘譜,他曾潛心研究,并能推 陳出新。當時,有一位國手曾問他有關(guān)圍棋的問題,他精辟地說道:“棋盤象征 宇宙。天體由三百六十部分組成,所以棋盤縱十九道,橫十九道。棋盤共三百六 十一目,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即黑星,意為‘太極’,表示宇宙的本體。三 百六十一是古代日歷全年的天數(shù),四個角分別為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分別表示 白晝和黑夜。棋盤和棋子就這樣象征著天地!蹦俏粐致牭綄宓倪@番新穎 和透徹的解說,不由十分欽佩玄奘的學(xué)識。

弈棋忘忿
    李訥是唐朝時高麗人,代宗時官至同平章事,封隴西郡王。又曾任仆射之職,實 為宰相之職。李訥性情急躁,但酷愛下棋,下棋時神情安詳,極其寬容溫和。每 當他急躁得大發(fā)脾氣時,家人就悄悄地將圍棋放到他面前。李訥一見圍棋便馬上 和顏悅色,拿起棋子擺弄棋局,于是就把滿腔怒氣完全丟到腦后了。——《古今談概》

棋差一著
    宋太宗趙光義酷愛圍棋,常宣棋待詔賈玄與其對弈。賈玄藝高出太宗不止一籌, 但為了不讓天子掃興,每次對局總是不多不少僅輸一子。宋太宗也清楚自己是被 相讓了,起先他并沒有點破,可日子久了,便對這種“常勝”漸漸失了興致。一 日,他下定決心,執(zhí)意要讓賈玄拿出真本事來與自己大戰(zhàn)一盤。聽聞圣意后,賈 玄自是連連推辭,但太宗另有高招——故意讓賈玄三子。不過即便如此,賈玄還 是以精準的一路之差輸棋。宋太宗失望之余馬上要求再下一盤,并警告賈玄,若 是再輸可就要革去官職了。

    第二盤棋開始,下到中盤時出現(xiàn)了一個“三劫循環(huán)”,雙方都不能退讓,按規(guī)矩 應(yīng)判為和棋。面對這一結(jié)果,宋太宗要求再來第三盤,而且還加重了警告力度— —賈玄若勝,能獲賜緋衣,倘不敵,便會被拋進污泥濁水中。

    結(jié)果第三盤依舊和棋,因為賈玄被皇帝強迫性地讓了三子,所以就算是輸了。不 過待他被侍衛(wèi)扔進荷花池后,突然又高呼了起來。原來,賈玄的手里頭還握著一 枚子沒算呢!見此情景,宋太宗不禁笑了起來,而后又賜予緋衣。——《古今談概》

萬歲棋局
    明太祖朱元璋喜好圍棋,一日棋興大發(fā),拉上徐達來到南京城外的莫愁湖邊,設(shè) 了棋盤便要對局。徐達自幼與朱元璋結(jié)拜兄弟,后起兵反元,乃明朝的開國大 將。只是自朱元璋登基后,兄弟之間多了君臣之禮,每逢對弈之時,徐達總會相 讓三分,并不刻意求變,于是皇帝就總能贏上一子。這日朱元璋興致大好,戲言 要與徐達賭棋,若是后者贏了自己,便把莫愁湖賞賜于他。徐達贏也不是,輸也 不是,正自躊躇,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頭。君臣對弈良久,朱元璋眼看勝局在 望,便脫口問徐達:“愛卿,這局以為如何?!”徐達微笑著點頭答道:“請萬 歲縱觀全局!”朱元璋連忙起身細看棋局,不禁失聲驚嘆:“哦!朕實不如徐卿 也!”原來徐達的棋子竟布成“萬歲”二字。朱元璋大喜,為了嘉奬徐達的功績 和棋藝,當即將湖邊小樓賜給徐達,名曰“勝棋樓”。

落子無悔
    南朝齊高帝蕭道成自幼善弈,在圍棋九品制中位列第二品。蕭道成與朝中大巨們 下棋,經(jīng)常一局接著一局,不知道厭倦。他的性格也很寬厚,深得棋手們尊重。 有一次他與直閣將軍周覆對弈,輪他走子時,因手未拿穩(wěn),一粒棋子跌落在棋枰 上,周覆由于自已棋勢不妙,怕輸,竟立馬按住蕭道成的手,不許皇上另選落 點。蕭道成笑稱周覆耍賴皮,但也順從了。——《集事淵!

人生終局
    南朝宋明帝時,大臣王景文因罪被下詔賜死。詔書送到王家時,他正與朋友下 棋。王景文看完詔書,將其壓在棋盤下面,神色自若地繼續(xù)與朋友下棋。一局終 了,王景文從容地收拾好棋子,取出詔書,然后,端起毒酒,舉杯對朋友說: “我要走了,這杯酒不能勸你喝了。”言罷,一飲而盡。——《資治通鑒》

附録一棋經(jīng)十三篇

棋經(jīng)十三篇 宋·張擬
    《傳》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言譚《新論》曰: “世 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得道之勝;中 者則務(wù)相絶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shù)以定;下者則守邊隅,趍作 罫以自生于小地!贝呵锒,代有其人,則弈棋之道,從來尚矣。今取勝敗之 要,分十三篇,有與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爾。

棋局篇第一
    夫萬物之數(shù),從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一。一者,生數(shù)之主,據(jù)其極而運四方 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shù);分而為四,以象四時;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萜迦倭,白黑相半,以法陰陽。局之線道謂之 枰,線道之間謂之罫。局方而靜,棋圓而動。自古及今,弈者無同局,曰“日日 新”。故宜用意深而存慮精,以求其勝負之由,則至其所未至矣。

得算篇第二
    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quán)制其敵。故計定于內(nèi)而勢成于外,戰(zhàn)未合而算勝者, 得算多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戰(zhàn)已合而不知勝負者,無算也。《兵法》曰: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

權(quán)輿篇第三
    權(quán)輿者,弈棋布置,務(wù)守網(wǎng)格。先于四隅分定勢子,然后坼二、斜飛,下勢子一 等。立二可以坼三,立三可以坼四,與勢子相望可以坼五。近不必比,遠不必 乖。此皆古人之論,后學(xué)之規(guī),舍此改作,未之或知!稌吩疲骸懊也挥谐, 鮮克有終!

合戰(zhàn)篇第四
    博弈之道,貴乎謹嚴。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 “寧輸數(shù)子,勿失一先!庇邢榷,有后而先,擊左則視右,攻后則瞻前。 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 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wù) 張其勢。善勝敵者不爭,善陣者不戰(zhàn),善戰(zhàn)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 合, 終以奇勝。必也四顧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備。凡敵無事 而自補者,有侵絶之意也;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也。隨手而下者,無謀之 人也。 不思而應(yīng)者,取敗之道也。《詩》云:“惴惴小心,如臨于谷。”

虛實篇第五
    夫弈棋緒多則勢分,勢分則難救。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虛則易攻,實 則難破,臨時變通,宜勿執(zhí)。《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自知篇第六
    夫智者見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勝,知可以戰(zhàn)不可以 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以逸待勞者勝,不戰(zhàn)而屈人棋者 勝!独献印吩唬骸白灾呙!

審局篇第七
    夫弈棋布勢,務(wù)相接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臨局交爭,雌雄未決,毫厘不可 以差焉。局勢已贏,專精求生;局勢已弱,鋭意侵綽。沿邊而走,雖得其生者 敗。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勝者多敗。兩勢相圍,先蹙其外,勢孤援寡則勿 走,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誤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審局者 則多勝矣!兑住吩唬骸案F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度情篇第八
    人生而靜,其情難見,感物而動,然后可辨。推之于棋,勝敗可得而先驗。法 曰:“夫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wù)殺而不顧者 多敗。”因敗而思者,其勢進;戰(zhàn)勝而驕者,其勢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 益;攻其敵不知敵之攻己者,損。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慮散。行遠 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兇,能自畏敵者強,謂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執(zhí) 一者卑。語默有常,使敵難量;動靜無度,招人所惡!对姟吩疲骸八擞行, 予忖度之。”

斜正篇第九
    或曰:“棋以變詐為務(wù),劫殺為名,豈非詭道耶?”予曰:“不然!兑住 云: “師出以律,否臧兇兵!北静簧性p謀,言詭道者,乃戰(zhàn)國縱橫之說。棋雖小 道,實與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下者,舉無思慮,動則變 詐,或用手以影其勢,或發(fā)言以泄其機;得品之上者則異于是,皆沉思而遠慮, 因形而用權(quán),神游局內(nèi),意在子先,圖勝于無勝,滅行于未然。豈假言詞喋 喋, 手勢翩翩者哉?《傳》曰:“正而不譎!逼涫侵^也。

洞微篇第十
    凡棋有益之而損者,有損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 有宜右投者;有先著者,有后著者;有緊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棄子思 后。有始近而終遠者,有始少而終多者。欲強外先攻內(nèi),欲實東先擊西。路虛而 無眼則先覷,無害于他棋則做劫;饒路則宜疏,受路則勿戰(zhàn)。擇地而侵,無礙則 進。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大《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孰能與于此?”

名數(shù)篇第十一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勢、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見。有沖, 有斡,有綽,有約,有飛,有關(guān),有札,有粘,有頂,有尖,有覷,有門,有 打,有斷,有行,有立,有捺,有點,有聚,有蹺,有夾,有拶,有,有刺, 有勒,有撲,有征,有劫,有持,有殺,有松,有盤。用棋之名,三十有二。圍 棋之人,意在萬周。臨局變化,遠近縱橫,我不得而前知也。用幸取勝,難逃此 名!秱鳌吩唬骸氨匾玻!”棋亦謂歟?

品格篇第十二
    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 六 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勝計,未能入格, 今不復(fù)云!秱鳌吩唬骸吧撸弦;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 其次也。”

雜說篇第十三
    夫棋,邊不如角,角不如腹。約輕于捺,捺輕于。夾有虛實,打有情偽。逢綽多 約,遇拶多粘。大眼可贏小眼,斜行不如正行。兩關(guān)對直則先覷,前途有礙則勿 征。施行未成,不可先動。角盤曲四,局終乃亡。直四板六,皆是活棋。花聚透 點,多無生路。十字不可先紐,勢子在心,勿打角圖。弈不欲數(shù),數(shù)則怠,怠則 不精。弈不欲疏,疏則忘,忘則多失。勝不言,敗不語,振廉讓之風(fēng)者,乃君子 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高者無亢,卑者無怯,氣和而韻舒者,有喜其將勝 也;色變者,憂其將敗也。赧莫赧于易,恥莫恥于盜,妙莫妙于用松,昏莫昏于 覆劫。凡棋,直行三則改,方聚四則非。勝而路多,名曰贏局;敗而無路,名曰 輸籌。皆籌為溢,停路為吊。打籌不得過三,淘子不限其數(shù)。劫有金井、 轆 轤,有無休之勢,有交遞之圖,弈棋者不可不知也。凡棋有敵手,有半先,有先 兩,有桃花五,有北斗七。夫棋,有無之相生,遠近之相成,強弱之相形,利害 之相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驕;安而泰則危,存而驕則亡。 《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我朝善弈顯名天下者,昔年待詔老劉宗,今日劉仲甫、楊中隱,以至王琬、孫 侁、郭范、李百祥輩,人人皆能誦此十三篇,體其常而生其變也。古人謂:“猶 盤中去圓,橫斜曲直,系于臨時,不可盡知。而必可知者,是圓不能出于盤 也!薄镀褰(jīng)》,盤也;弈者,圓也。士君子無所用心,則可觀焉。

附録二每個中國人必讀的81部經(jīng)典

《國學(xué)備覽》
    每個中國人必讀的81部經(jīng)典經(jīng)部(11種)序號書名作者提要01大學(xué)儒家“修齊 治平”理論大綱02中庸儒家推崇的處世哲學(xué)03論語追記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著作04孟子以“性善論”著稱的儒家經(jīng)典05詩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06尚書我國第一部記言體史書07儀禮我國第一部禮儀制度書08周易我國第一部 哲學(xué)原典,歷代尊為群經(jīng)之首09春秋左傳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10爾雅我國最 早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物詞典11孝經(jīng)古代以“孝”治國的理論基礎(chǔ)史部(11 種)序號書名作者提要01山海經(jīng)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學(xué)著作,最古的博物書、最古 的神話小說故事02穆天子傳我國最早的記載人物游歷故事的著作03國語戰(zhàn) 國·佚名我國最早的國別史04戰(zhàn)國策西漢·劉向

    集録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和辯論的文獻輯録05史記漢·司馬遷我國第一部紀 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紀傳體史學(xué)、傳記文學(xué)之先河06水經(jīng)注北魏·酈道元我國六世 紀前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07洛陽伽藍記北魏·楊衒之古代地理名著,寺塔 記的典范之作08貞觀政要唐·吳兢古代帝王統(tǒng)治術(shù)專著,后世治國者之圭臬09 史通唐·劉知幾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學(xué)評論專著10文史通義清·章學(xué)誠我國古 代史學(xué)理論的代表性著作11書目答問清·張之洞指導(dǎo)治學(xué)門徑的文獻目録學(xué)類 名著

    子部(40種)序號書名作者提要01老子春秋·李耳“道家最精要之書!保 啟超語)02莊子戰(zhàn)國·莊周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學(xué)著作03公孫龍子戰(zhàn)國·公孫龍 戰(zhàn)國時期名家的代表作,創(chuàng)建了我國最早的邏輯學(xué)04韓非子戰(zhàn)國·韓非戰(zhàn)國時 期法家學(xué)說的集大成之著作05淮南子漢·劉安漢初新道家的代表作06列子戰(zhàn) 國·列御寇常言人之所未言,“氣偉而采奇”(《文心雕龍》語)07墨子戰(zhàn)國·墨 翟戰(zhàn)國時期墨家學(xué)派的代表著作08荀子戰(zhàn)國·荀況先秦儒家學(xué)說集大成之著作 09孫子兵法春秋·孫武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述10呂 氏春秋戰(zhàn)國·呂不韋編綜合百家學(xué)說,建構(gòu)一統(tǒng)理論,雜家學(xué)說之代表作11尹 文子戰(zhàn)國·尹文“宋尹”學(xué)派始祖,先秦論法術(shù)和形名的專著12新書漢·賈誼 漢代杰出的政論文集,魯迅譽為“西漢鴻文”13法言漢·揚雄首部儒學(xué)批判專 著14鬼谷子縱橫家始祖,兵家法寶15顏氏家訓(xùn)北齊·顏之推古今家訓(xùn),以此為 祖16素問舊題黃帝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較為系統(tǒng)和完整的醫(yī)學(xué)典籍17九章算術(shù) 漢·張蒼、耿壽昌我國第一部重要的數(shù)學(xué)專著18近思録宋·朱熹、呂祖謙理學(xué) 入門書,藴含朱子思想的全部精義19陰符經(jīng)相傳蘇秦得此書而為六國之相(戰(zhàn)國 策記)20周易參同契最早論述煉丹原理的著作,被稱為“萬古丹經(jīng)王”21黃庭內(nèi) 景經(jīng)道家內(nèi)修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被稱為“壽世長生之妙典”22黃庭外景經(jīng)23 太上感應(yīng)篇宋·李昌齡民間廣為流傳的勸善書24金剛經(jīng)后秦·鳩摩羅什譯大乘 佛教的根本經(jīng)典,“經(jīng)中之王”25四十二章經(jīng)漢·迦葉摩騰、竺法蘭譯從印度 傳到中國的第一部佛教經(jīng)典著作26心經(jīng)般若部經(jīng)典中的核心經(jīng)典27六祖壇經(jīng) 唐·釋慧能中國禪宗最重要的典籍28茶經(jīng)唐·陸羽我國第一部論茶著作29樂府 雜録唐·段安節(jié)唐代樂制、音樂、百戲數(shù)據(jù)的珍貴記録30洛陽牡丹記宋·歐陽 修我國最早的一部花卉專書31棋經(jīng)十三篇宋·張擬宋代以來最權(quán)威的圍棋理論 著作32林泉高致宋·郭熙山水畫高度成熟后的理論總結(jié),極具文采33搜神記東 晉·干寶我國最早的志怪小說集34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我國最早的筆記體 小說集35游仙窟唐·張鷟我國最早最完整的自傳體愛情小說36西游記明·吳承 恩神怪小說的代表作,開創(chuàng)一代神魔小說之風(fēng)37水滸傳明·施耐庵我國第一部成 功的長篇白話小說38三國演義明·羅貫中我國歷史題材小說的最高成就39紅樓 夢清·曹雪芹、高鶚我國古代小說的顛峰之作40聊齋志異清·蒲松齡清代最杰 出的文言小說集

    集部(13種)序號書名作者提要01楚辭我國最早的辭賦總集,與《詩經(jīng)》并列 為中國文學(xué)的兩大源頭02六朝文絜清·許梿選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駢文選本03唐 詩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編清代以來流傳最為廣泛的唐詩選集04絶妙好詞宋·周 密“于詞選中,最為善本!0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吳調(diào)侯學(xué)習(xí)中國古代散 文的最好選本06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第一部系統(tǒng)的文學(xué)理論和文學(xué)評批巨著 07詩品南朝梁·鐘嶸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評論著作08二十四詩品唐·司空 圖專論中國文學(xué)風(fēng)格的名著09六一詩話宋·歐陽修我國最早的詩話,開后代詩 歌理論著作新體裁10人間詞話清·王國維第一部融貫中西美學(xué)思想的文論名著 11西廂記元·王實甫元代戲曲創(chuàng)作的最高水平12竇娥冤元·關(guān)漢卿我國古典悲 劇的代表作13牡丹亭明·湯顯祖明代傳奇戲劇的壓卷之作

    蒙學(xué) (6種)序號書名作者提要01三字經(jīng)02百家姓03千字文南朝梁· 周興嗣04千家詩古代廣為流行的啟蒙讀物,合稱“三百千千”05增廣賢文古代 為人處世的經(jīng)驗總結(jié)06聲律啟蒙清·車萬育關(guān)于聲律知識的普及讀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 色综合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蜜桃|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 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伊色综合久久之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国产免费|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五月婷婷综合免费| 人妻av综合天堂一区| 韩国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综合影院|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