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宮輝力校長在“易學經典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各位專家學者在百忙之中參加這次易學年會暨易學經典研究學術研討會。我代表首都師范大學,對北師大易學文化研究院為此次會議所做的大量籌備工作表示感謝,對前來參會的諸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眾所周知,《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化經典,易學源于《易經》之學,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天人合一、中和平衡、生生不息、陰陽變通、趨時守位等學說,具有普世的價值。李學勤先生在《易道宇宙觀序》中指出,“國學的主流是儒學,儒學的核心是經學,經學的冠冕是易學?!鄙羁痰母爬俗鳛椤叭航浿?,大道之源”的《易經》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作為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易學不僅對于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心理結構及其政治、科技、宗教、藝術等各個層面產生重大影響,也輻射到了周邊地區(qū)和國家,成為世界文化中值得驕傲的中國元素。
2012年1月15日,《中華易學全書》編纂研討會暨中國易學文化研究會年會在首都師范大學召開,彈指已是三年光陰,如今《中華易學全書》項目已進入收官階段。猶憶三年前的會上,來自政府、大學、研究機構等數(shù)十家單位50余位易學專家學者對《中華易學全書》編纂項目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論證。著名學者余敦康先生將《中華易學全書》與《儒藏》并稱為“易藏”,欣然稱贊:“北京大學編《儒藏》,而華東師范大學編《子藏》,現(xiàn)在北京師范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又一起編《易藏》,了不起!”
《中華易學全書》以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為基礎,收錄歷代易學典籍172部,3500多萬字,是我國對易學典籍的首次大規(guī)模整理,是古代易學成果的全面集成,將為研究易學文化、重建現(xiàn)代易學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此次《中華易學全書》的點校工作,共有包括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國學網(wǎng)在內的31個單位的89人參與,點校者中,有教授30名,副教授2名以及眾多博士生、碩士生、媒體編輯等,可謂群賢畢至,共襄盛舉。
習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 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傳播出去?!薄吨腥A易學全書》項目,正是在全社會打造文化強國的中國夢,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背景下,在中國古籍數(shù)字化日益發(fā)展尤其是自動標點、自動比對、自動排版三大技術日益成熟的條件下應運而生。我們一定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以弘揚和發(fā)展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已任,推動和保障《中華易學全書》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獻計獻策,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在此預祝此次會議圓滿成功,祝各位專家學者身體健康、萬事順意!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