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寅,1959年6月生,男,漢族,江蘇南京人。1982年于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于廣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部獲碩士學位,1988年于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3月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97年受聘為日本京都大學研究生院中國文學專業客座教授,2002年受聘為韓國國立慶北大學人文學院特聘客座教授,2005年受聘為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者”特聘教授。現任文學所古代文學研究室副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院高級職稱評審委員、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常務理事、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國際東方詩話學會副會長、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文學評論》編委、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主編《中國詩學》論叢(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唐詩為中心,研究中唐詩歌和詩人。九十年代以來主要研究中國古典詩學、詩學史,進行清代詩學著作的考索工作。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五十余篇。專著《大歷詩風》199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青年優秀成果獎專著二等獎,《大歷詩人研究》1997年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專著優秀獎,《王漁洋事跡征略》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2003年度優秀成果專著一等獎、2004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五屆優秀成果獎專著三等獎。
通訊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732 電話:010-85195462(O)
電子郵箱:jiangyin@cass.org.cn
|
專 著
|
大歷詩風(1987)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200000)
戴叔倫詩集校注(1984)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240000)
大歷詩人研究(1993) 中華書局1995年版(580000)
中國詩學研究的思路與實踐(1997)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300000)
王漁洋事跡征略(1999)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417000)
王漁洋與康熙詩壇(2000)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180000)
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2002) 中華書局2003年版(198000)
清詩話考(2003) 中華書局2005年版(504000)
|
學術隨筆 |
學術的年輪(學術批評集) 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206000)
金陵生小言(學術札記)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13000) |
|
合 著
|
唐代文學史(合著,1988)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撰寫45000)
中華文學通史(合著,1996) 華岳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撰寫50000)
二十世紀的唐研究(合著,2000)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撰寫40000)
|
譯 著
|
郁達夫——他的青春與詩 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100000)
東方美學(合譯) 三聯書店1991年版(譯90000)
東西方哲學美學比較(合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譯46000)
國外藝術學新視界(合譯)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譯40000)
|
主 編
|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清代卷) 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1500000)
中國古代文學通論 遼寧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000000) |
論文要目
|
1.《典論?·論文》再探索(81.4) 滄州教育學院學報85-1.2(12000)
2.《郁達夫詩詞鈔》斠補初錄(82.6)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83-1(6000)
3.《避地》辨偽(82.8) 草堂86-1(3000)
4.從目錄學看古代小說觀念的演變(82.10)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91-1(9000)
5.郁達夫佚文《將之日本別海棠有序》淺解(83.3)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84-3(6000)
6.關于郁達夫入東京帝大文學部讀書的新資料(83.3) 廣西大學學報84-1(4000)
7.戴叔倫簡譜(83.5) 廣西師大研究生論文集84年(20000)
8.戴叔倫作品考述(83.8) 中華文史論叢85-4(20000)
9.《杜詩詳注》與古典詩歌注釋學之得失(83.10) 杜甫研究學刊95-(13000)
10.戴叔倫生平幾個問題的考證(84.4) 文史第28輯(中華書局87.3,17000)
11.論戴叔倫詩(84.6) 文學遺產88-1(13000)
12.郁達夫佚詩二十一首(84.10) 廣西大學學報85-2(8000)
13.詩人包佶行年考略(84.12) 唐代文學研究第一輯(山西人民88.3,8500)
14.論《詩經》的憂患意識(85.3) 文學評論叢刊第31輯(文化藝術89.3,13000)
15.戴叔倫任東陽令考(85.5)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86-4(8500)
16.胡文英《屈騷指掌》述評(85.7) 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6輯(人民文學87.3,7000)
17.《左傳》與《戰國策》中說辭的比較研究(85.12) 南京大學學報88-1(16000)
18.關于中國古代文章學理論體系(86.4)文學遺產86-6(11000)
19.梁肅所撰《戴叔倫神道碑》的文獻價值(86.12) 文獻91-1(5800)
20.從《河岳英靈集》到《中興間氣集》(87.1 )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88-4(12000)
21.論大歷山水詩的美學趣味(87.4) 安徽大學學報90-1(11000)
22.吏隱:謝朓與大歷詩人(87.5) 中華文史論叢第50輯(上海古籍92.12,12500)
23.時空意識與大歷詩風的嬗變(87.5) 文學遺產90-1(12000)
24.走向情景交融的詩史進程(87.6) 文學評論91-1(16000)
25.說意境的本質及存在方式(87.7)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6輯(上古92.12,8000)
26.大歷詩的意象與結構(87.9) 中國詩學第1輯(南京大學92.12,20000)
27.戴叔倫年表(87.10) 古典文獻研究1988(南京大學89,12000)
28.《大歷詩風》摘要(87.11) 文獻88-2(5000)
29.大歷詩總案(88.1) 南京大學學報90-5、6(14000)
30.《戴叔倫作品考述》補正(88.1) 古籍整理與研究第6輯(中華書局91.6,3000)
31.大歷時期的臺閣詩人(88.4)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90-1(10000)
32.從東西方文藝看裝飾美(88.8) 東方叢刊93-1(廣西師大出版社,11000)
33.韓翃與盛唐之音的終結(89.5) 程千帆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江蘇古籍92.9,10000)
34.皎然詩禪論(89.11) 學人第2輯(江蘇文藝出版社91.11,10000)
35.《談藝錄》的啟示(90.7) 文學遺產90-4(11000)
36.理想的沖突與悲劇的超越(90.8) 云夢學刊94-1(11000)
37.李杜蘇詩中的時間觀念及其思想淵源(90.9) 學人第1輯(9000)
38.權德輿年譜略稿(90.12) 古典文獻研究91-92(南京大學94.6,28000)
39.大歷詩僧靈一靈澈述評(90.12) 寧波大學學報92-6(9000)
40.權德輿前期作品系年(91.2) 學術論叢92-1(12000)
41.角色詩綜論(91.3) 文學遺產92-3(10000)
42.大歷浙東浙西聯句述論(91.3) 文學研究第2輯(南京大學92.12,13000)
43.唐代詩人李嘉祐的創作道路和藝術傾向(91.4) 河北大學學報94-1(9000)
44.論盧綸詩及其對中唐詩壇的影響(91.4) 文學遺產93-6(10000)
45.大歷詩僧漫議(91.6) 廣西大學學報93-2(9000)
46.獨孤及文系年補正(91.9) 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96-1(12000)
47.戎昱的詩品與人品(91.10) 中國韻文學刊第7期(93.5,10000)
48.大歷詩人札記(91.3-12) 河北師院學報93-2(10000)
49.顧況的個性與詩的藝術特征及歷史地位(92.1) 中國詩學第2輯(15000)
50.陸鴻漸生平考實(92.5) 古今農業92-2(8000)
51.權德輿與貞元后期詩風(92.10) 唐代文學研究第5輯(94.10,16000)
52.明清之際知識分子的命運與選擇(92.10) 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河南人民94.5,10000)
53.吳筠:道士詩人與道教詩(92.12) 寧波大學學報94-2(7000)
54.劉長卿生平再考證(92.12)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2輯(中華,13000)
55.作為詩人的獨孤及(93.2) 河南大學學報96-4(10000)
56.劉長卿與唐詩范式的演變(93.2) 文學評論94-1(18000)
57.祖餞詩會上的明星——郎士元(93.2)暨南大學學報95-1(7000)
58.才子中的才子——李端(93.3) 河北大學學報93-3(9500)
59.耿湋崔峒詩略評(93.4) 學術論叢94-3(8000)
60.錢起生平補正(93.4) 河北大學學報95-1(1000)
61.自成一家之體 卓為百代之宗(93.5)社會科學戰線95-1(10000)
62.家譜中的偽冒和臆造(93.6) 中國典籍與文化93-3(1700)
63.一代有一代之文學(93.7) 文學遺產94-5(8000)
64.古典文學研究四代人(93.7) 河北大學學報96-1(11000)
65.《漁洋詩則》的真相與文獻價值(93.12) 蘇州大學學報95-1(7500)
66.清代詩學著作簡目(92~94) 中國詩學第4輯(南京大學95.12,40000)
67.清代郡邑詩話敘錄(92~94) 古典文獻研究93-94(南京大學95.10,16000)
68.王漁洋與清詞之發軔(94.10) 文學遺產96-2(13000)
69.清詩話佚書考(95.8) 中國文學報第55輯(京都大學97.10,18000)
70.起承轉合:機械結構論的消長(95.12) 文學遺產98-3(14000)
71.清集讀記(96.2) 文獻97-1(4500)
72.古詩聲調論的歷史發展(96.3) 學人第11輯(江蘇文藝96.,29000)
73.中國詩學的百年歷程(96.6) 中國詩學第6輯(南京大學99,28800)
74.關于《詩家一指》與《二十四詩品》(96.6) 中國詩學第5輯(南京大學97,5000)
75.韓愈七古的聲調分析(96.7) 第三屆中國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97.5,11000)
76.權德輿與唐代的贈內詩(96.9) 唐代文學研究第7輯(廣西師大98,11000)
77.《逃禪詩話》與《圍爐詩話》之關系(96.10) 蘇州大學學報00-3(10000)
78.對中國詩學若干理論問題的思考(96.10) 東方叢刊99-2(10000)
79.王漁洋與清初宋詩風之興替(97.5) 文學遺產99-3(19000)
80.至法無法:中國詩學對技巧的觀念(97.8) 文藝研究00-6(12500)
81.作為批評家的嚴羽(97.12) 文藝理論研究98-3(10000)文藝論叢52(日譯,大谷大學文藝學會,99.3)
82.王國維詞“人間”之內涵(與錢鷗合作,98.2) 學人第14輯(13000)
83.東瀛讀書記(98.2) 文獻99-1(10000)
84.與學術進步相關的幾個概念(98.5) 開放時代99-10(10000)
85.對王維“詩中有畫”的質疑(98.7) 文學評論00-4(9500)
86.“武功體”與吏隱主題的拓展(98.9) 揚州大學學報99-5(9000)
87.近年中國大陸“文學史學”鳥瞰(98.12) 文藝理論研究99-2(10000),《藍》6(日譯)
88.古典詩學中“清”的概念(99.2) 中國社會科學00-1(17000)
89.文如其人?(99.3) 求是學刊01-6(12000)
90.作為藏書家的王漁洋(99.3) 學人第15輯(15000)
91.以禪喻詩的學理依據(99.4) 學術月刊99-9(11000)
92.感物:從言志到緣情的契機(99.5)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19輯(10000)
93.《唐賢三昧集》與王漁洋詩學(99.6)唐代文學研究第9輯(12000)
94. 王漁洋與趙秋谷的關系及詩學之分歧(99.6)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03-2(15000)
95.古典詩歌中的“吏隱”(99.8) 蘇州大學學報04-2(10000)
96.中國古代對詩歌之人生意義的理解(99.10) 山西大學學報02-2(13000)
97.葉燮行年考略(99.10) 國學研究第10卷(北京大學,02.11,16000)
98.語象·物象·意象·意境(99.12) 文學評論02-3(11000)
99.汪端的詩歌創作與批評初論(00.3) 國學研究第8卷(北京大學01.10,24000)
100.進入“過程”的文學史研究(00.6) 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01-1(8000)
101.葉燮的文學史觀(00.12) 文學遺產01-6(14000),《中國の文學史觀》(日譯,創文社02.2)
102.不說破——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內涵增值過程(01.8) 中國詩學研討會論文集(捷克查理大學卡洛琳出版社03,10000)
103.如何面對古典詩學的遺產(01.11) 粵海風02-1(6000)
104.顧炎武的詩學史意義(02.2) 南開大學學報03-1(12500)
105.成長的煩惱——權德輿早期詩作的心態史意義(02.4)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術報告1(社科文獻04.1,14000)
106. 清初關中理學家詩學略論(02.4) 求索03-2(9500)
107.清初李因篤詩學新論(02.5) 南京師大學報03-1(11000)
108.康乃心及其詩論(02.6)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02-4(6500)
109.中國現代詩歌中的傳統因子(02.11)韓國東亞大學2002年國際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12000)
110.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的建構(02.12) 中國社會科學03-5(14000)
111.關于清代詩學史的研究方法(03.3)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03-4(9500)
112.舊題李攀龍《唐詩選》在日本流傳和影響(03.3) 國學研究第12卷(03.12,20000)
113. 論清代詩學的學術史特征(03.5)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03-4(28000)
114. 科舉陰影中的明清文學生態(03.7) 文學遺產04-1(13000)
115. 論清代詩文集的類型、特征與文獻價值(03.8)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04-1(17000)
116. 清詩話佚書續考(03.9) 文藝論叢62(大谷大學04.3,25000)
117. 清朝贛人所著詩話經眼錄(03.10) 江西社會科學04-1(7000)
118. 粵人所著詩話經眼錄(03.10) 學術研究04-4(12000)
119. 清代道光朝詩話偶錄(03.10) 古典文獻研究第7(江蘇古籍04.7,19000)
120. 閨秀詩話十二種敘錄(03.10) 文獻04-3(7000)
121. 嘉慶朝詩話經眼錄(03.10)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04-5(16000)
122. 清代詩法類著作敘錄(03.10) 古籍研究04卷上(安徽大學04.7,10000)
123. 閨秀詩話十二種敘錄(03.10) 文獻04-3(7000)
124. 清代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04.2) 江海學刊04-3(10000)
125. 過度修辭:李賀詩歌的藝術精神(04.5)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04-6(12000)
126. 稿鈔本清詩話經眼錄(03.10) 國學研究第15輯(05.6,18000)
127. 清代詩歌聲律學著作舉要(03.10)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05-1(17000)
128. 論清代詩學史的分期(04.1) 新文學第4輯(大象出版社05.6,15000)
129. 王漁洋與江南遺民詩人群(04.5) 北京大學學報05-5(15000)
130.孟郊創作的詩歌史意義(04.10)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05-2(14000)
|
譯 文
|
1.在桂林遇到的……(82.11) 漓江84-2(5000)
2.文學家與政治家(83.9) 紹興魯迅研究專刊第2輯(84,2400)
3.中國詩的性格(84.2)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1輯(上海古籍,8000)
4.中國現代文學在日本(84.6) 中外文學研究參考85-2(11000)
5,作為詩語的怨與恨(84.10) 古典文學知識92-6(8000)
6.明治初期的文學論(86.10)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輯(四川大學96,5000)
7.劉長卿集傳本考(87.1) 揚州師院學報88-1(17000)
8.日本現存劉長卿集解題(87.3) 鎮江教育學院學報89-1(8000)
9.中國文學里的融合性(87.6)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4輯(上海古籍89,11000)
10.關于“民族藝術”的對話(89.3) 民族藝術90-2(8000)
11.皇皇者華篇與采薇篇(89.5) 河北師院學報91-1(10000)
12.古典詩歌中的荷(90.3) 古典文學知識93-5、6(10000)
13.工藝學與民藝學(91.2) 裝飾91-4(5000)
14.唐詩之流中中唐詩的位置(94.6) 唐代文學研究第6輯(10000)
15.論新文選學的方法兼答顧農先生(94.7) 職大學刊94-4(20000)
16.日本中國詩學文獻90-92(94.7) 中國詩學第4輯(15000)
17.中國的山水詩與外界認識(96.7) 殷都學刊99-2(12000)
18.作為回憶錄的《白氏文集》(96.7) 周口師專學報1999.1(13000)
19.唐代的禘袷論爭及其意義(96.8) 中國文學研究6(13000,江西教育,02)
20.中國詩中的自傳(96.8) 咸寧師專學報18卷4期(98.11,10000)
21.峰與蝶(96.8) 學術論叢97-4(7000)
22.日本中國詩學文獻93-95(97.9) 中國詩學第6輯(南京大學99)
23.宋代禪籍解題(97.10) 俗語言研究第5期(花園大學98,26000)
24.現代詩學的黎明(99.5) 東方叢刊00-3(8000)
25.無常觀—日中文學比較一端(99.9) 中國詩學第7輯(7000)
26.日本中國詩學文獻96-98(99.10) 中國詩學第7輯(人民文學出版社02.6,8000)
27. 游戲的文學(03.11)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04-4(12000)
28. 唐代文學概說(04.2)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05-2(12000)
29. 韓愈探索文學樣式的嘗試(05.4) 中國文化研究05-秋(4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