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國學類學術會議信息(四十)
17、第32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0月24至25日(周五至周六)
地 點: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視聽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
連結網址:http://blog.udn.com/phonology/11976494
內容簡介: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
會議日期:2014年10月24、25日(星期五、六)
會議地點: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1F)、視聽教室(3F)
會議主題:近代音研究
相關子題如下:
01. 近代音與漢語方言
02. 近代音與文獻解讀
03. 從中古音到近代音
04. 近代音的音系特點
05. 近代音與現代國語
06. 近代音與文學賞析應用
07. 近代音與域外對音
08. 近代音相關問題研討
接受名單通知日期:2014年6月30日(摘要均經匿名審查,不論接受與否,結果皆通知投稿者。)
全文收件截止日期:2014年9月30日
詳情請見以下文件,歡迎各位師長、同好共襄盛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3FcYliBXyh1UUdhR0hhU3A5cWs/edit?usp=sharing
18、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0月24至25日(周五至周六)
地 點: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
聯 絡 人:黃慧鈴,Tel: 05-2263411轉2930
連結網址:http://www.ncyu.edu.tw/tcrc/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6389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目的
曾有人這樣形容嘉義——「前有光,后有靠,左右有抱」及「斗大諸羅城,雄扼南北道」,皆指出嘉義地區有其發展獨特的重要性。就地理上而言,嘉義位于臺灣中南部,東接南投、高雄兩縣,西瀕臺灣海峽,南毗臺南縣,北臨云林縣。北回歸線越境的嘉義,東倚玉山、阿里山,西沉臺灣海峽,中間懷抱廣袤無垠的嘉南平原,倚山傍海,好山好水,天然環境得天獨厚。再者,從歷史方面來看,因其良好的地理環境,使得各族群聚集于此。從早期的鄒族、洪雅族在此活動,歷經荷蘭人及鄭氏王朝拓墾,及至后來漳、泉、客、粵等漢民族與日本人的開發。相互交織出嘉義地區的多元文化。
在自然、歷史、文化交錯下,使得嘉義地區發展出富含多元性的文化特色。舉辦「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是要展現并且認識如此豐富多元的嘉義特色。透過學術界與在地鄉親的互動交流,成功地將嘉義地區各樣風貌向下扎根并且推展出去,更因此凝聚了身為嘉義人的榮耀感與對地區的認同感。
「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嘉義縣政府及各界人士的提倡下,歷經九屆勤墾經營,獲得學術界與嘉義鄉親的熱烈回響,為了擴大研討內容與關照面向,故秉承建構「區域學研究」的特色,繼續深耕播種。本屆更擴大視野,朝國際學術研討會邁進,擬邀請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學者參與,并以清代時期諸羅縣之云、嘉地區為面,以「家族史」、「客家文學」、「文學」及「區域研究及古文書」之相關議題為主,希冀能透過專題演講、研究發表與討論的方式,發掘過去云、嘉地區多元之文化。
二、研討主題
本次研討會以清代時期諸羅縣之嘉義、云林區域的「家族史」、「客家文學」、「文學」及「區域研究及古文書」相關議題為主,希冀呈現過去諸羅地區的獨特性及多元文化之特色。
三、研討會日期、地點
日期:2014年10月24、25日(周五、六)
地點: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
四、主辦單位
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
五、論文摘要
請于2014年5月1日(周四)前擲回(可至官網下載)
六、論文截稿日期
2014年9月1日(周一)
七、論文字數
中文字數至多3萬字、英文字數以不超過A4紙42面為原則(含中英文摘要,各不超過500字)。
八、論文格式
1.來稿請各依所屬學科之學術論文規范格式書寫。
2.來稿請用word98以上之文字處理軟件制作。
3.研討會后原稿經審查通過者,將集結成期刊,刊印《嘉義研究》出版。
九、稿件之繳交
包括完稿書面一份(包含中英文摘要﹝兩者皆需含姓名、職稱﹞)、word格式電子文件一份??杉闹粒?21-03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收(請于封面附加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字樣)或e-mail:tcrc@mail.ncyu.edu.tw
十、聯絡人
姓名:黃慧鈴
電話:05-2263411轉2930
傳真:05-2269375
e-mail:tcrc@mail.ncyu.edu.tw
19、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0月25日(周六)
地 點:待定
主辦單位: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聯 絡 人:李先生,Tel: (02)2621-2121#2501;E-mail: au1731@mail.au.edu.tw
連結網址:http://hl006.epage.au.edu.tw/files/14-1212-45479,r103004-1.php
內容簡介:
一、本校臺灣文學系擬訂于2014年10月25日(六)舉辦「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二、本次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研究的內容,包含兩大部分:1、鍾逸人及其著作之研究;2、二二八文學相關之研究。
三、投稿者請于2014年5月26日(一)前,將論文題目、摘要(600字)及投稿申請數據表乙份,以電子文件傳至au1731@mail.au.edu.tw信箱,電子郵件主旨請注明「投稿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論文摘要」。稿件經相關學者專家審查后于2014年6月10日(二)通知審查結果,通過者撰寫論文全文之截稿時間為2014年8月20日(三)。研討會征稿相關訊息請上網查詢,網址:http://hl006.epage.au.edu.tw/
四、敬請學者及各界人士踴躍賜稿。
五、若有未盡事宜,請洽承辦人李先生,電話:(02)2621-2121轉2501,電子信箱:au1731@mail.au.edu.tw
20、第十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0月25至26日(周六至周日)
地 點: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臺灣語文學會、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學系
聯 絡 人:陳麗君教授,Tel: 06-2757575#52632
連結網址:http://2014istl10.blog.fc2.com/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第十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臺灣語文學會、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學系
三、會議日期:2014年10月25至26日
四、會議地點: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
五、會議主題:臺灣語言的接觸、融合與演變
會議子題:
1. 臺灣語言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2. 臺灣的語言接觸
3. 臺灣語言的融合與演變
4. 臺灣語言的消失與復振
5. 臺灣語言的語音與音韻
6. 臺灣語言的構詞以及句法的變異與變遷
7. 臺灣語言接觸下的各種社會語言學議題(含新移民研究)以及語用研究
8. 臺灣語言文字書寫與教學
9. 臺灣語言詞典編撰的研究與方法
10. 臺灣的語言與音樂、戲劇、文化、文學等領域間之互動
六、摘要截稿日期:2014年01月19日
七、本研討會已公布論文發表入選者如下,摘要可至:http://2014istl10.blog.fc2.com/blog-category-16.html下載
?。?)日本愛媛大學法文學部総合政策學科比較経済システム準教授 秋谷裕幸
(2)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榮譽教授 樋口靖
?。?)日本筑波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教授 伊原大策
?。?)日本山形大學準教授 中澤信幸
?。?)美國新澤西羅格斯州立大學教授 史皓元(Richard Simmons)
八、全文截稿日期:2014年8月30日
九、投稿方式:
?。?)投稿語言:臺灣語言、日語、英語
(2)個別投稿:與「會議主題」、「子題」相關的臺灣語言、文化、教學研究。
?。?)專題小組(Panel)投稿:自組專題小組成員3~5人(含主持人)。
請上網注冊填寫「發表人資料表」(專題小組投稿者的參加成員都必須各自上網填寫數據),并將「論文題目與摘要」存為一式兩檔(WORD檔及PDF檔,以A4一張為限),以電子郵件寄到以下信箱。
十、聯絡地址:701臺南市大學路1號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學系 陳麗君老師研究室
聯絡電話:06-2757575 #52632
電子信箱:2014istl10@gmail.com
十一、會議收費方式:
?。?)臺灣語文學會會員(已繳交2014年度年費)免繳論文發表費、注冊費。
?。?)非會員者,論文發表費:學生1500元;非學生2000元(已含會議注冊費)。
21、2014知識與邏輯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1月20日(周四)
地 點:臺灣大學哲學系(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聯 絡 人:蘇慶輝老師,E-mail: pcs0929@gmail.com
連結網址:http://www.philo.ntu.edu.tw/conference/signup.php?no=38
內容簡介:
臺灣大學哲學系擬于2014年11月20日中午(周四)至11月23日中午(周日)舉辦「2014知識與邏輯學術研討會」(臺灣哲學學會協辦),地點在臺灣大學哲學系。我們誠摯邀請您與會并發表論文。
另,本次會議開放研究生(博士生和碩士生)場次,以鼓勵年輕學者參與學術活動。非常歡迎研究生投稿。
本會議范圍為「各種形式邏輯(含邏輯哲學)」以及「知識論的各種議題」,其它議題包括:
(1) 貝氏論(Bayesianism)
(2) 核驗(confirmation)與知識
?。?) 信念修正與更新(belief revision and updating)
(4) 認識邏輯(epistemic logic)
(5) 決策邏輯(decision logic)與理性
?。?) 歸納邏輯(inductive logic)與方法論
?。?) 非形式邏輯(informal logic)
?。?) 語言與知識(language and knowledge)
?。?) 科學方法論(scientific methodology)
?。?0) 知識悖論(epistemic paradox)
?。?1) 其它相關之議題
請于7月31日前提供論文題目及大綱(500字以內)。于初步審查后一周將通知結果。通過初步審查者請于10月31日前提交會議論文。
22、「繁花似錦:文明交會、人群匯流與個人境遇」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1月14至15日(周五至周六)
地 點:待定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聯 絡 人:E-mail: his2014@email.ncku.edu.tw
連結網址:http://www.liberal.ncku.edu.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task=showlist&id=1638
內容簡介:
緣起與目的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于1970年代,設定「以臺灣為核心,擴及東北亞與東南亞大區域整合研究」的學術研究發展基調。三十多年以來,為順應學術潮流與本系變遷而有所調整,期間并多次舉辦學術研討會以展現研究成果。
近年來則于2006年開始,嘗試推動「東亞歷史變遷研究」為方向,且先后于2007年12月23-24日舉行「族群、遷徙與文化——第一屆東亞歷史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14-15日舉辦「宗教傳播與宗教沖突——第二屆的東亞國際學術會議」。這兩次的會議論文,皆按學術論文審查規范,分別發表于《成大歷史學報》35號、36號(東亞歷史變遷專號:族群、遷徙與文化);39號、40號(東亞歷史變遷:宗教傳播與宗教沖突)。由于成果斐然,2012年繼續提出「東亞社會文化秩序之建構與解構」計劃,受到校方、院方的肯定與經費支持。
由于身處臺南,為落實學術與當地社會的聯結,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近年亦聚焦于南臺灣研究,同時加強與各界合作交流:2005年10月與臺南縣政府、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合辦「第一屆南瀛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8月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合辦「第五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2008年8月起至2010年為期三年與國立臺灣歷史博館合辦「走入歷史田野─進出府城╱郊」研習營等。而2010年11月19-20日以臺南府城為核心,舉辦「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國際學術研討會,更出版《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學術論文集》(新北市:稻鄉出版社,2012)。
同時,本著放眼世界的觀念,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積極參與臺灣世界史學界的種種活動,近期《成大歷史學報》將以「西洋史專號」出刊。
總之,綜觀21世紀10年以來本系的學術研究發展,猶如「繁花似錦」般繽紛多彩。因此,做為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學術發展的階段性的回顧,以及延續積極籌辦國際研討會的熱忱,而于2014年11月舉辦具有統合與展望意義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主題
本次國際會議,一方面回顧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近十年來的學術研究活動,一方面以多元的歷史知識呈現不同時空下的各種意義,因此以「繁花似錦:文明交會、人群匯流與個人境遇」為會議主題。
「繁花似錦」除了顯示該系學術活動的多樣性,就會議主題而言,則意味歷史所呈現的「多元性」;同時,在眼界上,則以跨領域與跨國際為目標,希冀突破歷史各領域以及與它學科間的常見藩籬,并且建立與國際知名學者間的交流,展開多方對話,期盼「多元精神」所承諾的開闊與豐富,能夠成為成功大學歷史學系乃至文院的持續發展資源。
本次會議主題「歷史的多元性」,則從三個層面思考:最廣的層面,可以是不同文明交會的結果,或「交流」或「沖突」或「涵化」;落實在人群的互動,可以是人群匯流而產生的「集體命運」或「群體歷史性格」;另外,受到文明交會及人群匯流的影響,更可以是個人境遇的表現,即具「大歷史下的個人」與「國家政策與個人命運」意涵。于是從這三個層面,本會議進而擬定4個主要討論議題:
1.時代變遷下的記憶與遺忘
2.異域的想象與再現
3.移動、遷徙、流離、旅行
4.歷史知識與社會實踐
5.其它。
主辦單位期望透過如此主題的國際會議,達到與國際學者交流、學科省思的目的,并回顧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學術研究的歷史,成為下一個10年發展的參考。誠摯邀請國內外學界人士、博士生共襄盛舉,踴躍投稿。
本研討會征稿已于2013年12月截止,將于2014年1月底前通知錄取與否。
23、Pacific History Association 21st Biennial Conference 2014
時 間:2014年12月3至6日(周三至周六)
地 點:臺灣大學(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臺東大學(臺東縣臺東市中華路一段684號)
主辦單位:臺灣太平洋研究學會
聯 絡 人:黃嘉琳,Tel: 02-2368-9968;E-mail: pha2014.tw@gmail.com
連結網址:http://pha2014.erenlai.com/index.php?lang=tw
內容簡介:
「太平洋歷史學會雙年會」(PHA Biennial Conference) 于1980年起于不同的太平洋國家舉辦,每年約有150-200位來自大洋洲、紐澳、美加、亞洲等各國學者參與發表論文。今年將首次在臺灣舉辦:為期四天的會議中,首日先在臺北集結,于臺灣大學開幕;之后移駕東臺灣,在原住民文化最為豐富多元的臺東舉辦學術會議以及文化參訪活動。
本屆會議以「從臺灣到大洋之路——太平洋與亞洲歷史之再現與重系」為主題。在南島語主題中,同時以Lalan, Chalan, Tala, Ara四字呈現,分別為臺灣阿美語、關島查莫洛語、所羅門群島語以及毛利語之「路」(Path)語匯,強調臺灣原住民與大洋洲南島民族在遷徙歷史、語言文化與當代社會的多重連結?!嘎贰故加谶^往的足跡,并且指向未來,亦表達了現今太平洋人文研究的內涵。此外,「路徑、信道」也象征臺灣的獨特地位:從遠古到當代,臺灣既是南島民族遷移路徑的關鍵,也是太平洋與亞洲連結的樞紐。
摘要投稿:
第21屆「太平洋歷史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將于2014年12月3日至6日在臺北、臺東舉行,本屆主題為「從臺灣到大洋之路——太平洋與亞洲歷史之再現與重系」。
歡迎國內外學者及青年學生參與研討會論文發表,可自行籌組研討場次或投稿個別論文,研討會以英文為主要語言,摘要可接受中/英文撰寫,惟以中文撰寫者,需于論文摘要審查接受后,自行翻譯成英文內容上傳。
欲投稿者請至官網填寫窗體,摘要投稿截止日為5月31日。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等 陳友冰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