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近期國學類學術講座展覽(三)
13、【演講】盧鄂生:國土信息系統( NGIS )何來何往~我行我見我思
時 間:2015年1月6日(周二)14:00-16:00
主 講 人:盧鄂生(中華民國地籍測量學會理事長、前考試院考選部司長)
地 點: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連結網址:http://www.rchss.sinica.edu.tw/news/news.php?Sn=1385
內容簡介:
主 持 人:范毅軍(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14、【演講】許佩賢:殖民統治下近代教育的建立與臺灣社會
時 間:2015年1月6日(周二)15:00-17:00
主 講 人:許佩賢(國立臺灣師范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地 點:臺北大學人文學院4F06教室(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主辦單位:臺北大學歷史學系
連結網址:http://120.126.128.237/joomla/
15、【演講】余敏玲:團結亞非拉:毛澤東時代對「第三世界」的建構與宣傳
時 間:2015年1月8日(周四)14:00-16:00
主 講 人:余敏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地 點: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連結網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內容簡介:
評 論 人:陳永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講座)
16、【演講】郭昱沂:因為傷痛,她們書寫,歌唱,起舞——一位影像人類學家的田野觀點
時 間:2015年1月9日(周五)10:20-12:20
主 講 人:郭昱沂(開南大學創意產業與數字電影學程助理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兼任助理教授)
地 點: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201室(臺北市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連結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anthro/news/20141230_c.htm
內容簡介:
「女書」流傳在湖南省江永縣,是一種女性專用的文字系統。這個必須用唱的文字,她們用以寫自傳,訴可憐,結交姊妹。阿卡(Akha)世界中的女巫-nipa,必須先是病者,才能成為醫者,其苦痛過程他們以毛蟲蛻變成蝴蝶為喻。成巫之后,有「精靈主人」坐在肩膀上,讓女巫們歌常人所無法歌,舞常人所不能舞。穿越傷痛,在不同時空之中,她們書寫、歌唱與起舞。
◎無須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17、【演講】方真真:十六至十七世紀臺灣與西屬菲律賓的關系
時 間:2015年1月10日(周六)10:00-12:00
主 講 人:方真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地 點: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圖書館
聯 絡 人:陳先生,Tel: 02-2926-6888#4221
連結網址:http://www.ntl.edu.tw/ct.asp?xItem=41406&ctNode=338&mp=1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101)】
有意參加者可至官網在線報名或演講當日現場報名
18、【演講】黃麗娟:戰國時期秦楚巫術文化區別
時 間:2015年1月10日(周六)13:30
主 講 人:黃麗娟(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地 點:政治大學百年樓330309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連結網址:http://www.chinese.nccu.edu.tw/bulletin/news.php?Sn=1656
內容簡介:
主 持 人:洪燕梅(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19、【演講】王政文:「相逢·路思義」歷史與紀錄片制作
時 間:2015年1月10日(周六)14:00-16:00
主 講 人:王政文(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地 點:國立公共信息圖書館總館二樓第一會議室(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主辦單位:國立公共信息圖書館
聯 絡 人:東海大學歷史學系,Tel: +886-4-2359-0254
連結網址:http://www.nlpi.edu.tw/AcivityDetailC130.aspx?KeyID=a03407fe-4132-4e80-91e5-d3345bcd65fb
內容簡介:
1955年,東海大學創立。1963年,路思義教堂完工獻堂。作為臺灣第一所基督教大學,許多外國宣教士老師來到東海,帶來創新的制度、西方文化的養份,這是一個關于東方與西方、信仰與生命相逢的故事。
主講人簡介 :
王政文,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臺灣史、基督教史等。
近年來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史、臺灣基督教史、臺灣社會史。主要探討的議題集中在十九世紀的臺灣基督教徒。研究上跳脫傳統「福音史觀」的框架,將臺灣基督教史的論述架構及研究的對象由傳教士轉移至教徒,發展以教徒為主體的觀察及歷史論述。探討的議題圍繞在教徒改宗前后所面臨的社會壓力及心理調適,了解基督徒徘徊在文化、社會與族群之間的自我認同與價值觀沖突,并討論基督徒與親人、周遭的人際關系及社會處境,說明教徒的社會網絡、社會流動與基督徒群體的形成。
報 導 者:東海大學歷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