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近期國學類學術講座(五)
4、寰宇漢學講座邀請金良守(Kim Yangsu)教授演講
時 間:2015年5月20日(周三)15:00-17:00
地 點: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漢學研究中心
聯 絡 人: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
內容簡介:
【寰宇漢學講座】
5月20日(周三)
15:00-17:00
主講人:金良守金良守(Kim Yangsu,韓國東國大學中語中文學系教授,漢學研究中心「外籍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訪問學人)
講題:侯孝賢電影里的「家族」
主持人: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演講摘要:
《悲情城市》是侯孝賢的電影進入韓國市場的契機。在當時都被視為「政治不自由」的臺灣和韓國社會里,本作品有著「打破禁區」的象征意義。之后侯孝賢制作《好男好女》、《戲夢人生》等,完成了他的「歷史三部曲」。「歷史」遂成為討論其作品時很重要的關鍵語,但侯孝賢作品中敘述歷史時,另有一不能忽視的重要的因素,就是「家族」。
《悲情城市》情節涉及二二八事件這一點上得到「打破禁區」的評價,另一方面劇中女性角色被描寫為太消極的存在則受到批判。侯孝賢電影中的女性形象頗多以此方式呈現,與他的電影多以「家族」為敘事的主體有關系。他作品里的女性被設定為「構成家族的一個因子」,常扮演一個被動的存在。這可能是受儒教傳統的亞洲共同體觀念的影響。
家庭不僅是國家經濟的基礎單位,也是戰爭時征兵的單位,同時還是獨裁政權統制的單位。在殖民統治、戰爭動員、經濟成長以及獨裁控制交錯的20世紀東亞歷史里,國家和家族頻頻處于互相對立的緊張關系中。個人主義和合理主義的思考方式可以說是城市化的結果,不僅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亦導致家族意識的變化和家族情緒的矛盾,這些情況在轉移到工業社會的東亞地區的近代家庭里處處可見。
盡管不同國家和地域有其差異,但是20世紀后期,東亞社會離婚率上升、出生率下降、同居率升高、婚外出生人口增長等問題,導致家族的組成和定義開始有了新的變化。長期以來依靠結婚和生育來維系的近代家族關系開始動搖,「家族的時代」開始轉變為「個人的時代」 。
我的演講以《冬冬的假期》(1984)、《悲情城市》(1989)、《咖啡時光》(2003)等三篇為分析的對象。本人將討論臺灣近代家族在殖民統治、戰爭體制和獨裁統治等國民國家的不同階段之發展特點,以及從東亞視野探究在面臨過度競爭、物質崇拜、經濟危機等沖擊的后現代社會里,臺灣的「家族」又如何呈現與變化等問題。
臺灣、韓國、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都具有悠久儒家思想傳統和近代城市生活之間的矛盾等社會要素。臺灣具有日本殖民統治、獨裁體制、民主化運動、經濟成長等很多現代史上跟韓國相似的政治經濟背景與社會發展特征。我認為通過文化層面了解臺灣的社會發展、民眾意識與臺灣人的感情結構,對韓國歷史的研究將會有一定啟示。
主講人簡介:
金良守(Kim Yangsu),韓國籍,現為韓國首爾東國大學中語中文系教授。金教授曾任韓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語中文學會」編輯委員長等職。研究近現代臺灣文學已近三十年,學術涵養深厚,將許多臺灣小說、詩詞如翻譯為韓文。譯有施叔青、鄭清文、李昂、袁哲生、張瀛太、黃凡、吳錦發等臺灣作家作品。金教授本年獲得漢學研究中心獎助,來臺灣研究主題為「臺灣新浪潮電影里的城市化及家族危機問題」。
※有意參加本講座者,請至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在線報名。
5、「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張隆志、康豹教授赴歐洲演講
時 間:2015年6月,共2場
主 講 人: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康豹(Paul R. Kat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地 點:英國牛津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英國牛津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
聯 絡 人:黃鼎元,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英國場次】
時間:2015年6月17日(周三)13:00-14:30
主講人: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
講題:Digitalizing Taiwan: From Academic to Public History(數字典藏與臺灣研究:從學院史學到公共歷史)
地點:University of Oxford China Centre, Dickson Poon Building, Canterbury Rd, Oxford, OX2 6LU
【德國場次】
時間:2015年6月22日(周一)15:30-17:30
主講人:康豹(Paul R. Kat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講題:An Unbreakable Threa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Cross-Strait Religious Interaction during the Modern Era(切不斷的繩索?──近代兩岸宗教互動初探)
地點:Bibliotheca Albertina, Vortragssaal ,Beethovenstr. 6, 04107 Leipzig, Germany
「臺灣漢學講座」系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并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今(2015)年首波「臺灣漢學講座」將于六月與英國牛津大學和德國萊比錫大學合作舉辦。第一場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張隆志副研究員擔任主講人,于6月17日在牛津大學主講「Digitalizing Taiwan: From Academic to Public History(數字典藏與臺灣研究:從學院史學到公共歷史」。
第二場邀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康豹研究員主講,于6月22日在德國萊比錫大學主講 「An Unbreakable Threa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Cross-Strait Religious Interaction during the Modern Era(切不斷的繩索?──近代兩岸宗教互動初探)」。
張隆志教授系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研究專長為臺灣社會文化史、平埔族群史、比較殖民史等;康豹教授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博士,研究專長為中國宗教社會史、臺灣宗教社會史、中國道教史等,兩位皆致力于臺灣研究之學術交流,講座內容勢必精彩,歡迎參加。
文章分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