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近期國學類學術講座展覽(十五)

32、【系列演講】「旅行方程式:經典游記的想象與建構」系列講座

20160911_039

時  間:2015年8至10月,共6場
地  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
聯 絡 人:黃先生,Tel: 2361-9132#429;E-mail: wende@ncl.edu.tw
連結網址:http://www.ncl.edu.tw/information_237_6756.html

內容簡介:

為推廣中文古籍經典閱讀,國家圖書館近五年來于秋季舉辦「閱讀古人生活美學」、「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唐宋八大家」、「杜甫夢李白」、「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里的愛戀與盟約」、「格物窮理——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等講座活動,頗受好評。今年秋季經典系列講座將以「旅行方程式:經典游記的想象與建構」為主題,于8月27日至10月29日于本館舉辦六場講座,邀請到相關領域重要研究者,分別為讀者導讀介紹隋唐、明清時期游記、外國人眼中的臺灣之旅,以及臺灣人環游世界觀,飽覽經典中的文化形象視角。

為推廣中文古籍經典閱讀,今年秋季經典系列講座將以「旅行方程式:經典游記的想象與建構」為主題,于8月27日至10月29日于本館舉辦六場講座,邀請到相關領域重要研究者,分別為讀者導讀介紹唐代、明清時期游記、外國人眼中的臺灣之旅,以及臺灣人環游世界觀,飽覽經典中的文化形象視角。歡迎民眾至本館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在線報名。

備注:各場次全程參與者,將提供3小時研習時數(請于報名時填身分證號)。參與者如需紙本研習證明,請以電郵告知姓名與參加場次。

活動聯絡:特藏文獻組黃先生 02-23619132分機429 E-mail: wende@ncl.edu.tw

?各場次時間均為14:00-16:30

8月27日(周六)

山林與仕宦之間——唐代士人的旅游書寫(陳登武,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9月3日(周六)

晚明園林志的想象與建構(曹淑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9月10日(周六)

明清士大夫的旅游風與游記書寫(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9月24日(周六)

晚清海外游記的物質文化(陳室如,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10月1日(周六)

歐風遠揚:近代基督長老教會傳教士的臺灣之旅(鄭仰恩,臺灣神學院教授)

10月29日(周六)

脈絡的意義:臺灣游記的時空之旅(林淑慧,國立臺灣師范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

33、【系列演講】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6年「臺灣文獻講座」

時  間:2016年4月至10月,共6場
地  點: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史跡大樓(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主辦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聯 絡 人:Tel: 049-2316881#306
連結網址:http://www.th.gov.tw/new_index/pages/b/b_01.php

內容簡介:

為推廣臺灣歷史研究,并與學術、社會各界專家學者交流,規劃6場專題演講,主題有盟軍飛機對臺灣的轟炸,日治時期臺灣學生運動、近代臺灣料理、阿罩霧風云(含影片觀賞)、臺灣人的世界觀及臺灣犬的故事等。自4月至10月間,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

本系列演講2016年9月至10月場次內容如下:

9月22日(周四)

14:00-16:00

臺灣人的世界觀:林獻堂環球游記(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10月20日(周四)

14:00-16:00

物種的追尋與正名:臺灣犬的故事(鄭麗榕,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34、【展覽】董其昌與松江書帕特展

20160911_040

時  間:2016年7月1日至8月15日
地  點:創時講堂(臺北市金山南路二段222號6樓)
主辦單位: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聯 絡 人: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Tel: 02-2393-9899
連結網址:http://www.hosfoundation.com/exhibition/exhibition.php?IKEY=104

內容簡介:

董其昌是晚明書畫界的核心人物,在創作、收藏、理論方面都是當世翹楚,并且影響后代極深。此時由董其昌、莫是龍、陳繼儒三杰所領銜的「松江書派」,以一種消閑優雅的復古風格成為江南地區的代表書風,這樣的審美觀與王鐸、傅山、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許友所呈現的浪漫書風是迥然不同的。

本展展出董其昌五十歲至八十歲的精品,其中臨摹王羲之、張旭、懷素、高閑的作品,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不拘泥于形似,因而漸次形成出自己的風貌。另有《臨十七帖卷》,前有董其昌論趙孟俯文字,頗見其與趙氏較量抗衡之心。藝術史大家傅申教授因此題引首「玄宰與子昂爭衡卷」。

此外,與董其昌交情匪淺的莫是龍與陳繼儒,是他藝事上的手足。三人在風格與思想上互有影響,彼此提攜,深研書畫,三人皆成為一代宗師。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六,10:30-17:00

35、【展覽】「旅行方程式——經典游記的想象與建構」古籍文獻展

20160911_041

時  間:2016年6月21日起
地  點:國家圖書館4樓善本書室(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
聯 絡 人:黃先生,Tel: 2361-9132#429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職司文獻典藏,館藏古籍文獻以明人文集聞名于國際漢學領域,其中不少書籍內容與游記相關。今年適逢古今游記之最《徐霞客游記》自1776年正式刊印240周年紀念,為讓大眾欣賞館藏相關典藏,國圖特自館藏文獻中挑選具有代表之文獻與圖像40余種,區分為以下五大主題:一、徐霞客游記;二、經典游記;三、明代游記、四、旅游文化;五、域外與臺灣游記。展期自6月21日起,歡迎蒞館參觀。

開館日周二至周六

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入館參觀者須年滿16歲或未滿16歲的高中職學生以上,并遵守本館閱覽規定。

36、【展覽】影耀寶島·攝影家眼里的臺灣大地(II)特展

20160911_042

時  間:2016年5月3日至9月4日
地  點:國立臺灣博物館2樓回廊展區(臺北市中正區100襄陽路2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臺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
聯 絡 人:Tel: (02)2382-2566
連結網址:http://www.ntm.gov.tw/tw/exhibition/exhibition_d.aspx?d=202&no=25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于102年共同策畫「鏡觀寶島山岳?河流」攝影特展獲得熱烈回響,今年再度合作籌劃「影耀寶島?攝影家眼里的臺灣大地」特展,此展是臺博館自104年起執行文化部「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劃」的年度攝影主題展之一。以人類與環境共處的演進和攝影發展的歷史角度貫穿臺灣獨特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風貌。展出約200幅風格包羅萬象的作品,內容包括寶島林野頌贊、寶島海洋大觀、島嶼人文今昔、鏡蘊寶島藝影四大主題。

該特展以臺灣山林為主題的展品包括資深攝影家周志剛先生早期所拍的關山萬里(1952)山谷遠景,高空攝影家陳敏明的嘉南平原大圳、關西油桐花海等,均以宏觀視角捕捉山壑林野的壯闊氣魄。生態攝影家徐仁修深入寶島林野,記錄桶后溪所環繞的山巒霧氣、平地的東源濕地、蘭陽候鳥及林野的臺灣檫樹等,呈現多樣物種和生態樣貌。

3月底甫受燃油外泄影響的老梅綠石槽海岸景觀,在海洋主題中的莊明景老梅系列作品中還原其宏偉中見細膩的原貌。還有已故高齡資深攝影家秦凱的大觀海景作品,海底生態攝影專家莊慶祿的海中巡弋、蔡永春的軸孔產卵和王連升的魚相以及珊瑚、甲殼類及無脊椎等多種類型的美麗海洋生態影像,將難得一見的海底世界真實地呈現在觀者面前,突顯寶島既豐富又珍貴的海底生態。

除了對臺灣地理與自然生態的展示,該展也增加許多人文內容。包括從1871年以來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對「福爾摩沙」的珍貴紀錄,到近代多位專業攝影師的作品,如?攝影三劍客?:張才、鄧南光與李鳴鵰的作品不僅還原臺灣早期人民與社會和自然環境共生的面貌,更展現攝影先行者的創意與技巧。鄭桑溪、吳金淼、林權助等多位前輩攝影家如實地將歷史的場景記錄下來,襯托臺灣人民的淳樸與生命力

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點30分到下午5點,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則照常開館。

休館時間: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周一休館。

37、【展覽】唵嘛呢叭咪吽——院藏藏傳佛教文物特展

20160911_043

時  間:2016年5月3日至11月6日
地  點:國立故宮博物院第一展覽區103、1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 絡 人:Tel: 886-(2)-28812021
連結網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5/BuddhistArt/ch/index.html

內容簡介:

「唵嘛呢叭咪吽」,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在藏傳佛教傳播的地區,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藏傳佛教的一個重要標志。藏傳佛教形成于藏族地區,并以藏語文為主要施教、修學工具,與漢傳佛教并稱為大乘佛教的兩大支派。此派主張大小乘兼容,并以大乘為主,顯密結合,先顯后密,追求即身成佛。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尊崇喇嘛,藏傳佛教傳入中原,歷明、清兩代,或出于政治的因素,或宗教的信仰,上自皇室王公,下至黎民百姓,禮敬喇嘛,皈依接受灌頂,塑繪尊像,誦咒觀想修行,興寺建塔,蔚然成風,而刊譯藏傳佛教典籍,更是國家一大佛事。

本展覽以藏文《龍藏經》為主要展件,搭配其它典籍、書畫、法器、金銅佛等文物,分為六單元展出:第一單元「無二至寶」展出《龍藏經》之裝幀配件;第二單元「三轉法輪」展出《龍藏經》經文內容;第三單元「譯傳四海」呈現藏文佛典所依據或再譯之漢、滿、蒙等文字佛典:第四單元「漢地藏音」展出收錄藏傳佛教經咒的漢文圖書;第五單元「五部圣眾」以《龍藏經》經板圖像暨金銅佛、法器及繪畫,分成諸佛、菩薩、護法等五大類展示;第六單元「卓尼留珍」以復制之卓尼版《甘珠爾》布置情境式藏傳佛教藏經閣。

本院所藏藏傳佛教文物非常豐富珍貴,此次展出系擇其精尤作選樣陳列,希望觀眾能從中一覽其特色。

展覽檔次

第一檔 2016年5月3日至7月31日

第二檔 2016年8月6日至11月6日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38、【展覽】道法萬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

20160911_044

時  間:2016年4月29日至2017年2月19日
地  點:鄭成功文物館(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52號)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聯 絡 人:Tel: (06)213-6207
連結網址:https://www.artouch.com/artouch2/content.aspx?aid=2016060710012&catid=01

內容簡介:

在宗教文物的領域中,道教文物雖非最熱門,在漢人社會生活中卻最讓民眾感到親切;無論公、私領域的儀式都有道、法信仰文化成分。道士、法師作為儀式專家,主持儀節具有主位觀點(emic)的認知,對道、法自有一套專業的宗教知識;一般民眾則常以客位觀點(etic)來旁觀,因道、法與習俗混而為一,滲入日常生活反而不易感知。所以道、法不只是「民族宗教」,更是「生活宗教」。

本次展覽邀請儀式專家與學者合作,提供一個方便門道,體認日常生活與道法文化聯結為一,藉由道法世界的呈現,將宇宙萬象盡歸其中。臺南市既以文化立都,且道、法俱全,故能跨越時空并擴及各派。在所揭舉的「道法萬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主題下,第一期「道法在臺灣」先從在地出發,再循序進入第二期更開闊的視野,以便先后互證、今古同參。

【展覽期間】

第一期:2016年4月29日至2016年10月2日

第二期:2016年11月5日至2017年2月19日

開放時間:09:00-17:00,每周一休館

報導者: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39、【展覽】「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

20160911_045

時  間:2016年3月29日至11月27日
地  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 絡 人:Tel: (06)3568889#8103
連結網址:http://www.nmth.gov.tw/exhibition_236_344.html

內容簡介:

【聲音印刷術】

印刷術改變了人類的訊息流動模式,用視覺顛覆了這個世界。20世紀初,錄音技術與唱機的發展,讓聲音能「印刷」而傳播,于是,一場以聽覺為核心的革命開始了。從圓盤唱片、磁帶到數字化信息,科學與聲音商業的發展,讓近代的社會生活充滿各式各樣的聲音,透過傳播的交迭,眾聲喧嘩。

1914年,臺灣藝人被帶往日本錄音,發行首批臺灣音樂唱片,1930年代唱片制作業逐漸穩定,同時人類學家深入田野,展開聲音記錄工作。在商業與學術的進程中,錄音史料開始累積留存。透過大量的錄音史料,我們聽到許許多多豐富精采的歷史故事:原來,臺灣一直在唱歌…

【美妙的聲音】

聲音的史料何其浩瀚,而「音樂」無疑是主軸。我們錄下美妙的聲音,作為商品而流通,也作為文化而傳承。「臺灣百年音樂英雄墻」,登載了學院音樂、傳藝戲曲、流行音樂各領域杰出的音樂英雄,他們的聲音創作與演出,成為權威,也成為不同世代的重要記憶。

在琳瑯滿目的音樂中,「流行音樂」是商品性最強的聲音,也具有顯著的時代標志。百年來流行音樂的演變,是聲音的演進史,也是整個臺灣社會的縮影,我們精選臺灣幾張劃時代的專輯唱片,這些穿梭臺灣不同世代的商品,都曾是臺灣音樂發展中最閃亮的主角。

【田野的聲音】

1920年代開始,有人類學家、音樂學家、語言學家帶著錄音器材進入臺灣山林,零星記錄臺灣的聲音。基于學術調查的需要,這些紀錄多元而瑣碎,特別值得我們張大耳朵仔細的聽聽看。透過這些聲響,彷佛讓我們聞到了80年前、50年前田野的空氣。

【時代的聲音】

以往我們多半是由文獻、圖像來理解歷史,事實上,某個關鍵的聲音,不但更觸動人心,更是社會的共同記憶,這些歷史的腳步聲,是我們一同走過的證據,也能帶我們穿越時空。

1930年代的自治運動家楊肇嘉先生,他的演說表達了當時臺灣人的主張,他所闡述的社會困境與期許,至今仍言之諄諄。政府或大型社會機關的宣傳歌曲,從國父孫中山、蔣中正到蔣經國……透過電臺播送,也常以唱片在學校播放,是當時全民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成為不同世代的聲音記憶。

【地下的聲音】

有許多不被政府允許的聲音,在地下流動著。盡管自1930年代到戰后解嚴的出版唱片檢閱、1970年代之后的審核制,戰爭期間的禁鼓樂、戰后禁方言、嚴密的廣播電視內容監控……都禁不住人民心底的聲音。

有些聲音表達了人民的心底話、描述社會的實況,像1935年的〈街頭的流浪〉、1964年的〈無頭路〉,用詼諧的詞句表達不景氣下的社會不滿。有些是帶點情色而被假道學的審閱機關查禁,比如1964年的〈鹽埕區長〉。而單單只是闡述悲傷的情傷歌曲或寫實歌曲,因為冒犯時局國策,也會被禁,比如〈苦酒滿杯〉、〈今天不回家〉等等。不過,越是要禁,越是激起人們的好奇心,往往掀起莫名的社會大流行。

【生活的聲音】

在不少聲音數據中,常有意無意的留存了不同時代生活的特殊景況。臺灣由來已久的「笑科劇」,內容有趣,更記錄不同世代的生活樣態。

〈臺博美人館〉是極為難得的一套唱片,1935年臺灣總督府舉辦臺灣大博覽會,當時的臺灣說唱藝術家編演這個故事,從庶民的角度看到什么樣的博覽會?愛國獎券是常見的歷史文獻,不過一張彩券,筑起了什么樣的夢想世界?在郭大誠的歌里頭,1960年代的情書是怎么寫的?1970年代的電視廣告怎么走入生活,怎么開創新消費時代?

這些嬉戲中的聲音,反映庶民的生活,也成為歷史軌跡的生動記錄了。

【自己的聲音】

聽完這么多歷史的聲音,你也來玩一玩,創作出屬于自己的聲音吧!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40、【展覽】「我的體育生活:第一個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特展

20160911_046

時  間:2016年3月2日至9月4日
地  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 絡 人:Tel: (06)3568889#8103
連結網址:http://www.nmth.gov.tw/exhibition_236_341.html

內容簡介:

1932年,臺灣人首次登上奧運舞臺,他是張星賢,那年的奧運在美國洛杉磯舉行。

出生于日本時代的張星賢,憑借著天賦與努力,得到難能可貴的留學機會,成為日本早稻田大學田徑隊的一員。他在講究實力的奧運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兩度入選日本奧運代表隊。他因此感到榮耀。

奧運是運動領域的最高殿堂,張星賢有幸見識世界頂尖的水平,也體察臺灣人身分的特殊性,如同后來到滿州發展,運動場上的臺灣人,竟分別代表日、滿、華等三個代表隊。他因此而感慨。

戰后的張星賢,成為臺灣田徑運動的推手,但他終究被屏除在1964年東京奧運代表團外,他原本認為借助與日本田徑界的友好關系,可給選手最多的協助,卻不知,與日本親善就是他被排除在外的主因之一。

第一位登上奧運舞臺的臺灣人──張星賢,終其一生,愛田徑的心并未改變,但生命經驗與國族認同的糾葛,始終纏繞著他。他的生命史,是許多經歷日本時代的臺灣人的戰后史。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41、【展覽】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20160911_047

時  間:2016年5月7日至8月31日
地  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甘肅省文物數據信息中心、時藝多媒體、閣林文創
聯 絡 人:Tel: 02-66169938
連結網址:http://www.mediasphere.com.tw/show/show/terracotta2016

內容簡介:

縱橫古今兩千年、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更是歷史上神秘難解的謎團──世界各國一級博物館爭相邀請展出,曾巡展世界5大洲、將近200個城市,全球觀展人次破億;兵馬俑沉寂千年的地底傳奇享譽國際,可說是近兩世紀以來最受歡迎的展覽之一。

2016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將揭開古代秦人文化與歷史的神秘面紗,以業界最高的運輸及保險規格,借展來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9個博物館、考古單位以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包含兵馬俑在內一共189組件,其中一級文物便占有總展品數之70%以上;珍貴華美的『西戎貴族馬車』等大量稀世珍品首次于海外展出,而與義渠王同等級之戎王陵墓中的隨葬珍寶,也將于本展完整重現,可說是歷年來策展規模最龐大的秦文化特展,正如策展人道「本展覽絕對可說是空前地盛大」。

本展覽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甘肅省文物數據信息中心、時藝多媒體、閣林文創連手呈現,選取了歷年陜西、甘肅兩省最新的考古發現,完整呈現秦盛世的文化歷史,誠摯邀請觀眾一同見證大時代的歷史發展的脈動。

本展覽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09:00~17:00,最后入場時間為16:30

42、【展覽】尋找東方金銀島:荷蘭人遇見臺灣東部村社

20160911_048

時  間:2016年1月26日至12月18日
地  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第四特展室(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聯 絡 人:Tel: 089-381166
連結網址:http://special.nmp.gov.tw/2016VOTI/about.html

內容簡介:

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西方國家不遠千里來到東方,意圖取得珍貴的香料、黃金等物品,此時的臺灣、中國及日本皆成為他們尋求貿易合作的對象。1624年,荷蘭人于臺南建立熱蘭遮城之據點后,更以臺灣作為東亞貿易的據點,積極搜集臺灣地區資源。

為尋求更多貿易資本,荷蘭人在1638年開始踏上東部尋金之路。本次特展將藉由充滿動力之尋金主軸,帶領您由大航海時代出發,逐步了解當時東亞貿易情形,進而從荷蘭人的眼光看見17世紀東部史前文化及原住民聚落文化。

本展覽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休館時間:每星期一(遇國定假日、補假日、選舉日則照常開放)、農歷除夕、年初一。必要之停止開放另行公告。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臺北《國家圖書館電子報》等 陳友冰輯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偷偷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站|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色综合67194|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午色综合夜啪|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日韩无码系列综合区| 18和谐综合色区|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无码人妻|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