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歌》唐詩謎十七年前已解疑

錢仁康

 一 從“世紀之謎”說起

  1999年5月29日《深圳商報·深圳周末》發(fā)表陳秉安《誰能破譯兩首唐詩的密碼?》一文,引起了學術(shù)界研討“世紀之謎”的熱潮。其實早在1983年,英國專門研究馬勒的音樂學家米歇爾博士就來信和我商討《大地之歌》第二、三樂章中兩首唐詩的來源。當時

 (1983年夏季)我經(jīng)過審慎周密的調(diào)查研究和苦心孤詣的求索考證,確認第二樂章《寒秋孤影》來源于錢起的《效古秋夜長》;不久又查明第三樂章《青春》來源于李白的《宴陶家亭子》。這兩首德譯唐詩都來自德國作家漢斯·貝特該的詩集《中國之笛》,貝特該是參照法國女作家戈蒂埃的《玉書》創(chuàng)作《寒秋孤影》(在《玉書》中題作《秋夜》)和《青春》(在《玉書》和《中國之笛》中原題《陶亭》)的。

   二 考證《寒秋孤影》的來源

  《中國之笛》收有三首Tschang-Tsi的詩,《寒秋孤影》是其中一首;另一首《忠誠的妻子》顯然是張籍的《節(jié)婦吟》,可見Tschang-Tsi就是張籍。但我遍查《全唐詩》中張籍的詩,卻找不到一首與《寒秋孤影》內(nèi)容相近的詩。后來想起錢起的姓名也和Tschang-Tsi仿佛近似,才從錢起的詩中找到了內(nèi)容與《塞秋孤影》相契合的《效古秋夜長》。可見戈蒂埃是把錢起和張籍誤為一人,才把兩人的詩都注明為Tschang-Tsi所作。《寒秋孤影》包含16行詩,是《效古秋夜長》開頭4句的意譯,恰好把每句唐詩譯成4行德文詩。我把譯詩和原詩并列對照,可以看出,譯詩盡管加枝添葉,篇幅擴大了三倍,內(nèi)容還是和原詩應節(jié)合拍,適相啟符:

  《寒秋孤影》            《效古秋夜長》

  

  水上彌漫著藍色的秋霧,

  草上覆蓋著雪白的寒霜,        秋漢飛玉霜,

  好像被藝術(shù)家用玉粉

  撒在嬌嫩的草葉上。

  

  花的香味已經(jīng)消散,

  冷風把花朵吹倒。           此風掃荷香,

  凋謝了的金色的荷花,

  在水上隨風飄搖。

  

  我的心勞累不堪,小燈

  在熄滅,催我去睡眠。         含情紡織孤燈盡,

  我走向您,親愛的安息之處——

  讓我睡吧,我需要恢復疲倦。

  

  我在孤獨中盡情哭泣,

  心中的秋天正當長夜漫漫;       拭淚相思寒漏長。

  慈愛的太陽,你是否不再

  把我痛苦的眼淚照干?

  

  1983年8月5日,我把我對《寒秋孤影》一詩來源的考證,寫信告訴了米歇爾博士。他在他所著《古斯塔夫·馬勒》第三卷《生與死的歌曲和交響曲》中對我的考證表示贊同,認為《效古秋夜長》和《寒秋孤影》“在形象上處處互相契合——秋天、玉霜、荷花、孤獨的人、思念遠人、孤燈熄滅、熱淚盈眶等等——這些至少可以使我樂于把錢教授提供的詩,作為《寒秋孤影》的可能的來源。”1983年冬,我應《解放軍歌曲》編者陳奎及同志之邀,撰寫《馬勒的〈大地之歌〉與唐詩》一文,發(fā)表于《解放軍歌曲》1983年第12期(1983年12月5日出版),文中明確提出我的觀點——《寒秋孤影》來源于錢起的《效古秋夜長》。頃見1999年12月23日《光明日報·文化周刊》發(fā)表任一平、陸震綸同志的《揭開馬勒〈大地之歌〉第二樂章唐詩之謎》一文,認為“《寒秋孤影》源于錢起的《效古秋夜長》”,這實際上就是我在17年前考證此詩來源作出的結(jié)論。周篤文、洪允息先生在《〈青春〉,一首撲朔迷離的仿唐詩》(見1999年12月2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7版)文中盛稱找出《效古秋夜長》“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可見
海內(nèi)外學者對此都表贊同,尚未聞有人提出異議。

   三 考證《青春》的來源

  第三樂章《青春》,在《玉書》和《中國之笛》中都題作《陶亭》,并注明原詩作者是李太白。譯詩分七節(jié),每節(jié)三行,我把它譯成漢文如下:

  小小池塘的中央,

  矗立著一座涼亭,

  用綠白陶瓷建成。

  

  一座玉帶拱橋,

  像老虎的弓背一樣,

  橫跨到?jīng)鐾ど稀?/font>

  

  朋友們坐在亭中,

  衣冠楚楚,飲酒聊天,

  寫出許多詩篇。

  

  他們飄動著絲袖,

  戴著綢帽回轉(zhuǎn)身,

  交頭接耳,笑語盈盈。

  

  平靜的池水,

  像一面鏡子,

  奇妙地反映出:

  

  半月形的拱橋

  像倒立的弓。朋友們

  衣冠楚楚,飲酒聊天,

  

  全都上下顛倒,

  坐在用綠白陶瓷

  建成的涼亭中。

  

  我翻遍了《李太白全集》,找不到一首內(nèi)容與此相近的詩。后來從《陶亭》的詩題得到啟發(fā),發(fā)現(xiàn)李白有一首《宴陶家亭子》,詩題和內(nèi)容都和《陶亭》有關(guān):

     宴陶家亭子

  曲巷幽人宅,高門大士家。

  池開照膽鏡,林吐破顏花。

  綠水藏春日,青軒袐晚霞。

  若聞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我想貝特該所根據(jù)的《玉書》的作者戈蒂埃女士,一定是把“陶家亭子”誤解為“陶制的亭子”,才把詩題譯為《陶亭》的。如果譯詩不是來源于李白的《宴陶家亭子》,則譯者何以把詩題譯作《陶亭》,就完全不可理解了;因為這個詩題不僅和李白的任何一首其他的詩對不上號,也和我國歷代任何一首古詩掛不上鉤;我國古代園亭只有竹亭、木亭、茅亭、磚亭和石亭,連銅亭也很少見,至于陶亭就更聞所未聞了。而且李白的《宴陶家亭子》是寫他上招飲、亭園雅集的事,和《陶亭》的題材內(nèi)容正好吻合。《陶亭》的譯者并不拘泥于李白的原詩,而是根據(jù)詩題自由發(fā)揮,描寫“曲巷幽人宅,高門大士家”的觴盛會。詩中形容用綠白陶瓷建成的涼亭,是意譯“青軒袐晚霞”一句;詩的后半部分(最后三節(jié))描寫水中倒影,則是從“池開照膽鏡”一句生發(fā)出來的。因此我敢肯定,《大地之歌》第三樂章《青春》的原詩,是李白的《宴陶家亭子》。

   四 結(jié)語

  任一平、陸震綸同志在《揭開馬勒〈大地之歌〉第二樂章唐詩之謎》一文中說:“這一誕生于本世紀初的‘世紀之謎’,終于在本世紀末獲得破解。”按《大地之歌》作于1908年,我在1983年對兩首德譯唐詩的來源進行考證時,離《大地之歌》的誕生不過75年,尚未成為“世紀之謎”;而破解此謎是在17年前,并非“本世紀末”。
刊                                  摘自:《光明日報》

 

網(wǎng)頁:靜遠

版權(quán)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0
mailto:webmaster@guoxue.com    mailto: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五月婷|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琪琪五月天综合婷婷|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三级韩国一区久久二区综合|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天天影视色香欲性综合网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可观看| 麻豆久久婷婷综合五月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一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激情动漫|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99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