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 程千帆
  程千帆(1913~2000),原名逢會,改名會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別號閑堂。千帆是其曾用過的許多筆名之一,后來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寧鄉(xiāng)土蛟湖竹山灣(現(xiàn)改屬望城縣),后遷居長沙。著名中國古代文史學家、教育家,九三學社社員,南京大學教授。
 

一、專著

  1. 《目錄學叢考》(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
  2. 《文學發(fā)凡》(金陵大學,1943年)
  3. 《文論要銓》(即《文學發(fā)凡》的修訂本,開明書店,1948年)
  4. 《文學批評的任務》(中南人民文學藝術(shù)出版社,1953年)
  5. 《古典詩歌論叢》(與沈祖芬合著,上海文藝聯(lián)合出版社,1954年)
  6. 《關(guān)于文藝批評的寫作》(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
  7. 《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8. 《史通箋記》(中華書局,1980年)
  9. 《宋詞賞析》(程千帆、沈祖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0. 《文論十箋》(《文論要銓》的修訂本,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11. 《古詩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2. 《閑堂文藪》(齊魯書社,1984年)
  13. 《治學小言》(齊魯書社,1986年)
  14. 《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日譯本,日本東京凱風社,1986年)
  15. 《日本漢詩選評》(程千帆、孫望著,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
  16. 《校讎廣義·目錄編》(程千帆、徐有富著,齊魯書社,1988年)
  17. 《被開拓的詩世界》(程千帆、莫礪鋒、張宏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8. 《程千帆詩論選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19. 《兩宋文學史》(程千帆、吳新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20. 《校讎廣義·版本編》(程千帆、徐有富著,齊魯書社,1991年)
  21. 《校讎廣義·校勘編》(程千帆、徐有富著,齊魯書社,1998年)
  22. 《校讎廣義·典藏編》(程千帆、徐有富著,齊魯書社,1998年)
  23. 《程氏漢語文學通史》(程千帆、程章燦著,遼海出版社,1999年)
  24. 《閑堂書簡》(程千帆著,陶蕓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二、主編

  1. 《宋詩選》(與繆琨合編,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2. 《古詩今選》(與沈祖芬合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 《中國古代文學英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4. 《量守廬學記》(程千帆、唐文編,三聯(lián)書店,1985年)
  5. 《三百年來詩壇人物評點小傳匯錄》(程千帆、楊揚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
  6. 《全清詞·順康卷》(中華書局,1992年)

三、校訂

  1. 《唐人七絕詩淺析》(程千帆校、沈祖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涉江詞》(程千帆校、沈祖芬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3. 《沈祖芬創(chuàng)作選集》(程千帆校,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
  4. 《中國古典文學史料學》(程千帆審、徐有富等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5. 《汪辟疆文集》(程千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1. 對于金代作家元好問的一、二理解(《文史哲》1957年第6期)
  2. 李商隱《錦瑟》詩張《箋》補正(《南京大學學報》1979年第1期)
  3. 李白和徐凝的廬山瀑布詩(《長江叢刊》1979年第2期)
  4. 李白《丁都護歌》“芒碭”解(《南京師范學院學報》1979年第2期)
  5. 論唐人邊塞詩中地名的方位、距離及其類似問題(《南京大學學報》1979年第3期)
  6. 李頎《雜興》詩說(《群眾論叢》1979年創(chuàng)刊號)
  7. 杜詩“曾閃朱旗北斗殷”解(《學術(shù)月刊》1979年第7期)
  8. 韓愈以文為詩說(《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一輯,1979年)
  9. 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詩題校釋(《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79年第4期)
  10. 《史通》內(nèi)篇舊解訂訛(《南京大學學報》1980年第2期)
  11. 唐絕偶評(《名作欣賞》1980年第2期)
  12. 讀詩舉例(《文藝理論研究》1980年第3期)
  13. 讀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記疑(《文學評論叢刊》第七輯,1980年)
  14. 古典小說技巧漫談(《青春》1980年第12期)
  15. 校勘略說(《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1年第1期)
  16. 相同的題材和不相同的主題、形象、風格(《文學遺產(chǎn)》1981年第1期)
  17. 先唐文學源流論略(一)(《武漢師范學院學報》1981年第1期)
  18. 宋詩小話(《長江叢刊》1981年第1-2期)
  19. 關(guān)于治學方法(《南京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
  20. 詹詹錄(《文史哲》1981年第3期)
  21. 先唐文學源流論略(二)(《武漢師范學院學報》1981年第2期)
  22. 校讎目錄辨(《文獻》1981年第2期)
  23. 關(guān)于宋代的話本小說(程千帆、吳新雷。《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1年第3期)
  24. 略論八代唐宋五七言詩的源流與發(fā)展(《求索》1981年第3期)
  25. 先唐文學源流論略(三)(《武漢師范學院學報》1981年第3期)
  26. 先唐文學源流論略(四)(《武漢師范學院學報》1981年第4期)
  27. 從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看詩人的獨創(chuàng)性(《抖擻》1981年7月第45期)
  28. 關(guān)于對聯(lián)(《江海學刊》1982年第1期)
  29. 劉永濟先生傳(《晉陽學刊》1982年第1期)
  30. 《史通》讀法(《文史知識》1982年第5期)
  31. 言公通義(《南京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
  32.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文學評論》1982年第4期)
  33.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集評(《文藝理論研究》1982年第3期)
  34. 對文科教育的幾點看法(《高教戰(zhàn)線》1982年第4期)
  35. 古典詩歌描寫與結(jié)構(gòu)中的一與多(《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六輯,1982年)
  36. 說“斜陽冉冉春無極”的舊評(《光明日報·文學遺產(chǎn)》1982年11月9日)
  37. 對中學語文教學的一些意見(《學語文、文教資料簡報》1983年第1期)
  38. 自學不可囿于狹義概念(《自學》1983年第5期)
  39. 談談關(guān)于怎樣培養(yǎng)文科研究生的問題(《高教戰(zhàn)線》1983年第5期)
  40. 黃季剛老師逸事(《學林漫錄》1983年第8期)
  41. 我們所應當爭取得到的——關(guān)于宋代文學的研究的隨想(《文學評論》1983年第6期)
  42. 關(guān)于在研究生培養(yǎng)上作中建立教師梯隊的若干問題(《高教研究與探索》1983年第3期)
  43. 唐詩鑒賞辭典序(《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
  44. 治學小言(《高教戰(zhàn)線》1984年第2期)
  45. 《汪辟疆先生文集》序錄(《南京大學學報》1984年第2期)
  46. 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杜甫《飲中八仙歌》札記(《中國社會科學》1984年第5期)
  47. 詩畫漫談——和西安國畫院青年畫家的談話(《文藝理論研究》1984年第3期)
  48. 《杜詩鏡銓》批抄(一)(《草堂》1984年第1期)
  49. 五點希望(《唐代文學年鑒》,1984年)
  50. 清詩管見(《光明日報·文學遺產(chǎn)》1984年2月21日
  51. 周勛初:在探索中前進(《高教研究與探索》1985年第1期)
  52. 善戲謔兮 不為虐兮(《文匯月刊》1985年第7期)
  53. 《史記》——史傳文學的高峰(《中文自學指導》1985年第5期)
  54. 漢魏六朝的《雜傳》文學(《中文自學指導》1985年第5期)
  55. 《杜詩鏡銓》批抄(二)(《草堂》1985年第1期)
  56. 序跋輯存(《南京大學學報》1985年第3期)
  57. 問答錄(《文學遺產(chǎn)》1985年第3期)
  58. 讀《傾蓋集》所見(《讀書》1985年第11期)
  59. 《杜詩鏡銓》批抄(三)(《草堂》1985年第2期)
  60. 我們希望早日為清詞研究提供全面資料(《光明日報·文學遺產(chǎn)》1985年3月26日)
  61. One Solen and Eight Drunk(《Social Science in China》1985年第4期)
  62. 學詩答問(《文史知識》1986年第4期)
  63. 程蘇軾的風格論(程千帆、莫礪鋒,《成都大學學報》1986年第1期)
  64. 晚年:回憶和反省(程千帆、張宏生,《中國社會科學》1986年第1期)
  65. 關(guān)于知識爆炸與基本功的對話(《中文自學指導》1986年第6期;《古典文學知識》1986年第1期)
  66. 關(guān)于文學研究改革、創(chuàng)新問題對話(三)(來信摘要,《文學研究參考》1986年第2期)
  67. 《杜詩鏡銓》批抄(四)(《草堂》1986年第1期)
  68. 《中國古代文論家評傳》序(《文史哲》1986年第4期)
  69. 憂患感:從屈原、賈誼到杜甫(程千帆、莫礪鋒,《文藝理論研究》1986年第5期)
  70. 他們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程千帆、莫礪鋒,《名作欣賞》1986年第6期)
  71. 杜詩集大成說(程千帆、莫礪鋒,《文學評論》1986年第6期)
  72. 崎嶇的道路與偉麗的山川——讀杜甫紀行詩札記(程千帆、莫礪鋒,《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7年第2期)
  73. 《牧女與蠶娘》序(《南京大學學報》1987年第2期)
  74. 學術(shù)帶頭人的責任(《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7年第6期)
  75. 三十年代金大文學院的課程結(jié)構(gòu)及其它(《高教研究與探索》1988年第2期)
  76. 七言律詩中的政治內(nèi)涵——從杜甫到李商隱、韓偓(程千帆、張宏生,《文藝理論研究》1988年第2期)
  77. 關(guān)于“氣、韻”(程千帆、金克木,《讀書》1991年第1期)
  78. 閑堂自述(《文獻》1991年第2期)
  79. 學詩愚得(《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
  80. 《涉江詞》本事(《唐都學刊》1994年第2期)
  81. 關(guān)于學術(shù)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它(程千帆、鞏本棟,《文藝理論研究》1995年第3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不卡| 图片区精品综合自拍|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俺来也|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噜男男|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图片区精品综合自拍|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天天综合网天天做天天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