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新聞|新書推薦||人部|國學圖庫|服務社區(qū)|國學產(chǎn)品|國學論壇

 

 
 
雄關風采

居庸關

井陘關

娘子關



 

雁門關

  《呂氏春秋》、《淮南子》都稱天下九塞,句注其一。可見句注早以險要著名。古句注就是雁門.雁門關位于此。“雁門”名稱的由來,據(jù)明《永樂大典·太原志》稱;“代山(即雁門山)高峻,鳥飛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門,鴻雁往來……因以名焉。”大約在漢武帝初年已置關,以防匈奴。至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重新建關,就稱雁門關。其時是為了防南,不是防北。隋唐時稱西陘關,后復名雁門關(另說雁門關由其西側的西陘上同名關遷此)。歷經(jīng)各代迄乎明初,這關已傾頹殆盡。明洪武七年(1374)在舊址上重建關城,并筑“內(nèi)長城”與其西面的寧武、偏頭兩關相連,總稱“晉北三關”,亦稱“外三關”(與北京西面太行山上長城“內(nèi)三關”相對而言),以防北西蒙古勢力侵擾。經(jīng)嘉靖年間增修,于萬歷年間復筑門樓。以后大概再未有修建。
   雁門關關城踞于雁門山雁門之口,距山西省代縣西北的20公里。城周長1公里余,墻高2丈(約合今4米余)。
   石座磚身,形勢雄固。有關門三座,即東門、西門和西門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門。北門門額石匾刻“雁門關”三個大字,其兩側鑲嵌磚鐫聯(lián)語:“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現(xiàn)僅殘存部分關城及三座關門。
   雁門關是“外三關”中最大的一關。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穿關城而過,異常險要。古時防備十分嚴密。關下的雁門山北麓,還建有新舊廣武二城,為山外防御據(jù)點。舊城建于遼金時,東西長約300米,南北長約5O0米,有三座城門。現(xiàn)存城墻尚完好。新城與關城同時建,緊貼雁門關北口,依山修建,周長1.5公里,一半坐落在半山坡,一半修在山前洪積扇上。北門外又筑有北關,此外,關外還筑大石墻三道,小石墻二十五道,隘口十八個,以增強防御力量。明代內(nèi)長城橫于關北,彼此鉤連,形成嚴固的防御體系。今明長城僅存遺跡。
   雁門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時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內(nèi)部的渠道,所以,自古為邊防戍守要地。雁門山是山西呂梁山脈北支云中山向晉東北延伸的部分,東與恒山相接,略呈東西走向橫亙于晉北大同盆地與晉中忻代盆地之間,海拔15O0米以上,構成南北之巨防。而它又是斷塊山,峭拔險峻,難以攀越,這更增強了山北山南的隔離性,以致山北地區(qū)在歷史上長期為漢族統(tǒng)治勢力所不及,而為北方諸民族所占據(jù)。雁門關北通晉北重鎮(zhèn)大同,遠至蒙古高原,南通晉中重鎮(zhèn)太原,可轉達古代政治中心區(qū)中原和關中,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
   雁門關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戰(zhàn)場。從早期的匈奴、鮮卑、突厥,到后來的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都先后與漢王朝在此進行過許多次戰(zhàn)爭。
   早在戰(zhàn)國后期,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已經(jīng)相當強大,趙國大將李牧曾多年駐守雁門,以防匈奴。匈奴單于曾率1O萬余騎攻打雁門。李牧利用有利地形與匈奴決戰(zhàn),結果大敗匈奴。
   西漢前期,匈奴屢屢來犯,漢武帝曾先后(前129——前119)派李廣、衛(wèi)育、霍去病率騎兵1萬至數(shù)萬出雁門關,北擊匈奴。除李廣兵敗外,其他都獲大勝。
   西晉末年,中原板蕩,北方的鮮卑族拓跋氏乘機率部南徙,到達雁門,雁門山成為拓跋魏與西晉的邊界,雙方屢次發(fā)生沖突。
   隋代,北方的突厥漸見強大。大業(yè)十一年(615),隋煬帝巡視北塞,到了雁門,被數(shù)十萬突厥兵包圍,突厥兵急攻雁門關。后賴吏部尚書樊子蓋設計送出詔書,募兵來救,始得脫險。
   到了北宋,雁門關的戰(zhàn)事更為頻繁。當時雁門山——恒山一帶是宋與遼的分界,遼多次向宋進攻。宋抗遼名將楊繼業(yè)及其后代多年與遼作戰(zhàn),主要就在雁門關內(nèi)外。楊家將鎮(zhèn)守邊關,對遏止遼軍想從幽州南下取宋,起到了牽制作用。宋對遼的戰(zhàn)爭是生死存亡之戰(zhàn),戰(zhàn)爭很激烈,也極艱苦。陸游曾有詩云:“全師出雁塞,百戰(zhàn)運龍韜。”“夜沙風破肉,攻壘雪平壕。”今日讀來,心緒猶不禁為所震撼!
   在抗日戰(zhàn)爭中,八路軍第12O師曾輾轉眼門關與日寇作戰(zhàn)。1937年10月,第716團在雁門關以南伏擊南北對開的日軍汽車約500輛,經(jīng)3小時激戰(zhàn),殲滅日軍5OO余人。八路軍曾幾度占領雁門關,切斷敵人的南北運輸線。
   古老、雄偉和風云激蕩的雁門關,今日蒞臨猶難禁激情飛動,感慨萬千!雁門關內(nèi)至今尚存李牧祠舊址,有碑石數(shù)通,記載李牧率兵屢勝匈奴的事跡。關上原有宋楊繼業(yè)父子塑像,今已毀。雁門關北面遠處,在起伏的群山之間有一片方圓10公里的平灘地,據(jù)說就是楊家將與遼血戰(zhàn)的金沙灘。據(jù)記載,其他原有村莊田野,樹木草叢,由于歷代戰(zhàn)火的破壞,今已是一片覆沙的荒灘。另外,在代縣城東10公里鹿帝澗村,有楊家祠堂。古代州是楊繼業(yè)故里,因楊繼業(yè)破遼有功,后為鄉(xiāng)人所奉祀。元代,楊家十七世孫奉旨建祠,明清間又重修。現(xiàn)存祠內(nèi)建筑及塑像,大部分為明代遺物。正殿有楊繼業(yè)及佘太君坐像,八子彩塑分列兩側。祠內(nèi)有“宗祖圖”碑一通,銘刻楊繼業(yè)后裔世系。大殿前豎有鹿蹄石一塊,形狀奇特,鐫刻秀美。相傳楊繼業(yè)第十四世孫楊友鎮(zhèn)守代州時,一日外出打獵,射中一梅花鹿,鹿帶箭而逃。楊友即隨后尾追,到鹿蹄澗,鹿忽鉆入地下,經(jīng)挖掘,得一方石,上刻梅花鹿帶箭,并踏有蹄印。后移于祠內(nèi)存放。鹿蹄澗村即由此得名。
   在雁門關南的代縣城內(nèi)有“雁門第一樓”,它正面對雁門關,并是拱衛(wèi)這關的首座高樓,故有此稱。它是我國現(xiàn)存的最大一座木結構古樓,為北方文物中的一絕。這樓與雁門關在明初同期初建,后毀于火,成化十二年重建。清代續(xù)有維修。樓通高40米,寬7間,深5間,周有圍廊。樓底下為券洞臺基,上為三層四檐歇山頂,最上層掛著兩塊巨匾,南面一塊書“聲聞四達”,北面一塊書“威鎮(zhèn)三關”,形勢雄偉。登高遠望,北面勾注山莽莽蒼蒼,雁門關蹲伏于勾注山下恰像一頭野獸,南面的五臺山高入云霄,滹沱河在腳下從東北向西南流去,蜿蜒如帶。山川美景,令人陶醉。
   雁門關是可貴的古代軍事文化遺跡,并具有游覽價值,近年已吸引不少游客來參觀游賞。今山西省有關部門準備修復這座雄關,辟為旅游區(qū)。現(xiàn)在從大同通省城太原的公路線經(jīng)過雁門關。這條公路是晉北至晉中的最便捷道路,故這里仍具有交通上的重要性。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公司
http://www.201520152105.com
國學網(wǎng)總編室 010-68900123轉808
未經(jīng)允許 不得轉載 發(fā)現(xiàn)侵權 依法追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香蕉|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色综合久久98天天综合|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WWW| 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 久久丁香五月天综合网|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 久久婷婷是五月综合色狠狠|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 伊人亚洲综合青草青草久热| 综合欧美五月丁香五月|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 |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天天综合日日噜噜噜|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